盘状红斑狼疮(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
盘状红斑狼疮应该注意什么?
1、少食光敏食物:要知道光过敏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禁食无花果;过敏体质患者慎食菠萝、芒果、杨梅、荞麦、莴苣、香菜、茴香。另外高钾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应少吃橘子、香蕉等。食用后应避免阳光照射。蘑菇等菌类食物也可能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不食。
盘状红斑狼疮(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
盘状红斑狼疮(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
盘状红斑狼疮(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
盘状红斑狼疮(湿疹和红斑狼疮对照图)
2、少吃油腻食物: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因胃肠道有炎症病变,消化吸收功能,而油炸食物燥热不易消化,可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伤脾胃加重病情。由于发病期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多肾病变,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3、少吃高热量食物:不宜多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如红薯、香蕉、葡萄、蜂蜜、饼干、巧克力等,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少食或禁食豆制品,以减少血液中的氮,减轻肾负担。
4、低脂低糖: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由于日常活动少,消化功能,故饮食应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家人们及盘状红斑狼疮患者要注意治疗多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库欣综合征,故日常饮食应严格控制糖的摄入。
红斑狼疮是什么
红斑狼疮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发病原因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病人
遗传素质
及
免疫系统紊乱
有关。女性青春期、细菌或感染。青霉素、
磺胺类物
,特别是对光线敏感等,可能诱发或加重本病。红斑狼疮分为盘状和系统性两型。
盘状红斑狼疮
,多见于20 ̄40岁女性,主要表现为
皮肤损害
。初起时皮肤上出现红色或淡色斑,逐渐扩大呈环状,皮损中心部分消退,留有浅色疤痕及
毛细血管扩张
。好发于面部,头皮,耳壳手背,足跖,口腔粘膜等处,特别好发于鼻梁及其两侧
颧部
,常对称分布,呈曲型的蝴蝶形。病程慢性,可多年不愈。夏季或日晒后加剧,变也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偶可发生癌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除有皮疹外,尚可侵犯内器官,如肾,肝,心等,常伴有发热等症状。
盘状红斑狼疮可用氯化
喹啉
治疗,也可口服
六味地黄丸
,
大补阴丸
等中成。外用激素软膏或5%
奎宁
软膏。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应用皮质激素(
强的松
),
免疫
(
环
等)治疗。一般来说通过治疗,大多数病人是可以稳定和治好的,少数病人预后较。
什么是红苍狼斑?
红苍狼斑其实就是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
2.性激素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物性红斑狼疮。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临床表现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损害,少数病例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性脱发。陈旧性损害偶尔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红斑型,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红斑,呈环状、半环状或多环状,暗红色边缘稍水肿隆起,外缘有红晕,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面部及躯干;另一个类型是丘疹鳞屑型,皮损表现类似银屑病,为红斑、丘疹及斑片。表面有明显鳞屑,主要分布于躯干上肢和面部。两种皮损多数病例单独存在,少数可同时存在。皮损常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内损害,但者很少,主要症状为关节痛、肌肉痛、反复低热,少数有肾炎、血液系统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为的一型。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即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少数病人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部分病人还同时伴有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形成各种重叠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错综复杂,且多较,可由于狼疮肾炎、狼疮脑病及长期大量使用物的副作用而危及患者生命。
深部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同样是中间类型的红斑狼疮。皮肤损害为结节或斑块,位于深层或皮下脂肪组织,其大小、数目不定,表面肤色正常或淡红色,质地坚实,无移动性。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常见于颊部、臀部、臂部,其次为小腿和胸部。经过慢性,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治愈后遗留皮肤萎缩和凹陷。深部红斑狼疮性质不稳定,可单独存在,以后即可转化为盘状红斑狼疮,也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与它们同时存在。
新生儿红斑狼疮,表现为皮肤环形红斑和先天性心传导阻滞,有自陷性,一般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心病变常持续存在。
物性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可有浆膜炎。ANA、抗组蛋白抗体、抗ss-DNA抗体等可为阳性。停后逐渐好转,病情较重者可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
红斑狼疮有哪些表现?
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有几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为: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少数病人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部分病人同时伴有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形成重叠综合征。
第二,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可以表现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有鳞屑,以后逐渐扩大,边缘色素加深,略高于中心,色淡染,可萎缩,整个皮损呈盘状。
第三,物性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光过敏。
盘状红斑狼疮能治好吗
盘状红斑狼疮只要及时、规范治疗是可以治疗恢复的。如果病情反复发作,会有5%-10%的患者会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中西的结合的治疗方法最为理想,而郑州管城中医院专科运用中二十余年,效果理想。
红斑型狼疮要怎么治疗?
红斑狼疮中医疗法
1、盘状红斑狼疮
①气血淤滞型: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秦艽10g、乌蛇10g、漏芦10g、黄芪10g、丹参15g、鸡冠花10g、玫瑰花10g、箭羽15g、凌霄花10g、白术10g、女贞子15g、白花蛇舌草30g。也可服用秦艽丸、散结灵配合交替用。
②阴虚火旺型: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5g、元参15g、佛手参15g、黄芪15g、干生地15g、丹参15g、花粉15g、赤芍15g、紫草15g、鸡冠花10g、黄连10g。也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当归丸、大补阴丸等。
单味中草:可用青蒿30g/d,煎服或浸膏片(每片合生1g)3次/d,每次10~15片。昆明山海棠去皮(每片50mg),每次2~4片,3次/d;雷公藤多甙3次/d,30~60mg/d。
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方:凌霄花10g、鸡冠花10g、玫瑰花10g、野菊花10g、白术10g、伏苓10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地骨皮15g、青蒿15g、鸡血藤15g、白花蛇舌草30g。
中草可服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用法及用量参见盘状红斑狼疮治疗。
3、系统性红斑狼疮
①毒热炽盛型:
治法:清营解毒,凉血护阴。
方:解毒凉血汤加减。
羚羊角粉0.6g(分冲)、双花炭15g、生地炭15g、板蓝根30g、白茅根30g、元参15g、花粉15g、石斛15g、草河车15g、白花蛇舌草30g。高热不退者可加犀角粉或羚羊角粉,安宫牛黄散;神昏谵语加马宝或蛇胆陈皮末;心力衰竭加西洋参或白人参;红斑明显加鸡冠花、玫瑰花、凌霄花。
分析:此型见于红斑狼疮急性活动期。羚羊角粉归肝、心经,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双花炭解血分毒热;生地炭、白茅根清热凉血养阴;板蓝根、草河车、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元参、花粉、石斛护阴。
②气阴两伤型:
治法:养阴益气,活血通络。
方: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5g、元参30g、玉竹10g、参15g、生黄芪30g、当归10g、丹参15g、鸡血藤15g、秦艽15g、乌蛇10g。持续低烧加地骨皮、银柴胡;加益母草、泽兰;心悸加紫石英、合欢花;头晕头痛加茺蔚子、钩藤、川芎、菊花。也可服用八珍益母丸,养阴清肺膏。
分析:此型临床也较为常见,往往是在高热之后出现,常常有全血细胞减少,血沉较快。南北沙参、石斛、元参、玉竹养阴清热;参、生黄芪、当归补气养血;丹参、鸡血藤、秦艽、乌蛇活血通络。
红斑狼疮是怎么引起的 红斑狼疮的病因
1、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2、病因:
(1)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
(2)性激素。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
治疗盘状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是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一种,通常很少影响到内。但是部分盘状红斑狼疮病情进展也可以出现系统累及,甚至发展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而于盘状红斑狼疮,它的主要症状是皮疹、红斑,临床主要通过西进行治疗,如可以选择羟氯喹,也可以小量的应用激素,可以控制盘状红斑狼疮。另外可以应用中进行治疗。中对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也有肯定的效果。而对于盘状红斑狼疮的患者应该密切病情的进展。并观察皮疹的颜色是否更红、面积是否加大。其次要检查系统累及还有病情活动的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若发现充足系统累及或者是病情比较活动,则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还可以加用激素以及其它的免疫。此外,盘状红斑狼疮的皮疹红斑往往也有光过敏的现象。所以患者也要避免阳光的直晒,可以适当的进行防护或者是涂抹防晒霜保护皮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5-03-25 科普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什么连接?
- 2025-03-25 日本留学学校一览 日本留学学校有哪些
- 2025-03-25 韵博工业设计 韵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25-03-25 青岛海禄丰船舶服务有限公司
- 2025-03-25 全国大学湖北录取分数线表 全国大学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