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_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的“大国工匠”之路。

1. 理想与未来。如“相信未来”、“理想照亮人生”等题目。这类题目考察考生对理想、未来的思考与规划。它鼓励考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努力追求的精神。这也是高考作为人生转折点,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_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_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


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_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


2. 生命体验。如“烦恼里的乐趣”、“生命的轨迹”等题目。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回顾并思考自己的生命阅历,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它考察考生对生命和人生的理解程度。这也是高考要关注的话题,因为高考意味着从少年步入的重要转变。

3. 心态与成长。如“放手一搏”、“从山中来”等题目。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心态和成长能力。它要求考生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艰难环境下的心态调整与转变。这也是高考作为人生 neue 阶段要关注的重点,考察考生成长心态的主题。

4. 观察。如“小小改变”、“相互理解”等题目。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现象与人际关系进行思考和评价。它考察考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观察与理解能力。这也是高考要关注的话题之一,考察考生的意识与分析能力。

所以,从高考作文题目的角度来看,理想与成长、生命体验、心态调整与观察,都是高考比较关注的主题。这些主题不仅考察考生的知识面,更加考察生活阅历与思维能力,对高考来说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这也印证了高考作为一场综合考试,不仅注重知识的记忆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与理解,更加关注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生活的体会与的理解。

换言之,这些主题的设题也提醒和指导着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重的要点与方向。这或许就是高考作文这组试题背后最深层的设题意图与考查要点。所以,这些主题 topic 的出现也让我有较深的感触,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使我进一步理解高考作文设题的出发点与要义。

2015考点通,高考语文综合试卷(一) 作文题

楚人有习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2008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大全

1.2008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试题: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_的肩膀

2.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试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院时,即提出“生活即教育,即教育”的观点,我们应该从中、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自然生活中学习(一草一木等),从万象(一人一事等)中学习,从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等)中学习,我们应该走近自然,师法自然;走进,认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3COME文档频道。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体裁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

选题作文(二选一):一、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二、以“做一个有心的人”写一篇议论文。

4. 2008年温州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下雨天真好

5.2008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试题:

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

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⑵字数不少于600;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6. 2008年湖州中考作文试题:命题作文: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

7. 2008年淄博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_其实很快乐

8. 2008年临沂中考作文试题: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我们不能只从课本上、课堂上学知识,而应该从生活中、中广泛的学习知识,应该思考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无论是学习中,生活中还是中,你学习到了什么,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作文要求:1、不得超出所材料所提示的范围;2、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3、不得出现与自己相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9. 2008年济宁中考作文试题:

以“成长的脚印”为话题或题目作文。

2015年文言文高考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

3. 2008年福建中考作文试题:

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

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

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

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

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

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有必要施行。 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

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2、《陋室铭》 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4、《岳阳楼记》 15、《醉翁亭记》 16。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 1、《氓》 2、《国殇》 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书愤 》 21。

《沁园春 长沙》。

3.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4.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33篇都是哪些

06年是古诗文加起来33篇。

《将进酒》《兵车行》《旅夜书怀》《过秦来论》《师说》《阿房宫赋》 《卫风氓》《孔雀东南飞》(一部分) 《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一部分) 《山居秋暝》《登高》源 《锦瑟》《书愤》《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李凭箜篌引百》《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一剪梅》《六国论》《游褒禅山记》(部分) 《石钟山记》《窦娥冤滚绣球》《(前)赤壁赋》《劝学》度《定风波》好像还有一首《秋词》。

5. 市历年高考状元及其去向

2012年 文科:韩汝岑,人大附中,670分 理科:李泽,人大附中,712分。

2011年 理科:梁思齐 人大附中,697分(语文123,数学145,英语141,理科综合288)。文科:有三个,均为676分,均被大学录取。

人大附中分校的伊思昭(语文134,数学144,英语141,文综257)大学,四中的梁倩(语文:132,数学141,英语140,文综263) 师大二附中的朱竹(语文122、数学148、英语137、文综269)2010年 理科:李泰伯人大附中 703分(语文138分,数学146分,英语140分,理综279分)清华大学 文科:齐肇楠 五中 675分(语文142分,数学142分,英语131分,文综260分)大学2009年 理科:宁少阳 人大附中 703分(语文140,数学147,英语142,理综274)大学数学学院 文科:刘庭梅(女)101中学 688分(语文132、数学142、英语142、文综272)中文大学2008年 理科:胡梦萦(女) 人大附中,总分702分 大学 文科:丁艺莎(女) 四中,总分667分 大学2007年 理科:林茜(女)人大附中 709 大学 文科:张玥(女) 101中学 685 大学2006年 理科: 杨蕙心(女) 711 八中科技大学 文科: 何 旋(女) 672 二中 科技大学2005年 理科:田禾(女) 687 大学元培实验班 东直门中学 陈秀野 687 科技大学 大学附属中学 文科:易萌(女) 641 大学元培实验班 师大二附中2004年 理科: 汪涵 699 清华大学 北师大实验中学 文科: 费凡 640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人大附中2003年 理科: 肖潇(女) 693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北大附中 文科:阎天 655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北师大二附2002年 理科:陆程远 704(语文132分、数学138分、英语141分、理综293分)80中 文科:史晓楠(女) 646(数学和语文都是127分,英语140分,文综252分)4中2001年 理科:陈鑫 690分 80中 文科:王玥(女) 637分市15中2000年 理科:何润丰 683分 顺义一中 文科:权静(女) 641分 市80中1995年 理科:程煜(女) 满分 东北师大附中 年份 姓名 性别 分数 毕业中学 报考大学 理科2011 梁思齐 697 人大附中2010 李泰伯 703 人大附中 清华大学2009 宁少阳 703 人大附中 大学2008 胡梦萦 女 702 人大附中 大学2007 林 茜 女 709 人大附中 大学2006 杨蕙心 女 711 八中 科技大学2005 田 禾 女 687 东直门中学 大学 陈秀野 687 人大附中 科技大学 2004 汪 涵 699 实验中学 清华大学2003 肖 潇 女 693 北大附中 大学2002 陆程远 704 80中2001 陈 鑫 690 80中2000 何润丰 683 顺义一中 文科2011 伊思昭 女 676 人大附中分校 梁 倩 女 676 四中 朱 竹 女 676 师大二附中 2010 齐肇楠 女 675 五中 大学2009 刘庭梅 女 688 101中学 中文大学2008 丁艺莎 女 667 四中 大学2007 张 玥 女 685 101中学 大学2006 何 旋 女 672 二中 科技大学2005 易 萌 女 641 师大二附中 大学2004 费 凡 640 人大附中 大学2003 阎 天 655 师大二附中 大学2002 史晓楠 女 646 4中2001 王 玥 女 637 市15中2000 权 静 女 641 80中1999年 理科 杨颂 684 汇文中学1997年 啜玉林 大学经济管理 顺义县牛栏山一中 李笑 师大二附中1996年 理科 陈愈容 汇文中学 文科 于凡 人大附中1995年 理科 程煜 东北师大附中(同年获得吉林省中、高考状元)1977年 刘学红 大学 和平街二中 中青在线 郭方 大学历史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博士生导师。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主题是什么?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全国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生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费用无常,役频烦,赋税重叠。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学术最前沿。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评价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的语文试题

语文真的觉得不是很好,有些题踩分点太明显,有些又太绕,前面三道阅读选择实在是不行,基本上都是些抠字眼的题目,感觉出题老师对这题的态度就是,呵呵(^_^)大家找不同哟~文言文不多说,整个有点胡七八糟,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史部分:101.5分(必修56.5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28.5分,选修15分)。其中,史:92分(必修32分,选修60分),经济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33分(必修33分)。尤其是上面说的新题,感觉不伦不类的1.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翻译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长短也是适中。后面诗歌鉴赏,一首诗鉴赏了,颔联,颈联和尾联。给出了作者当时被贬,降低了题目难度,这一道题感觉得分率应该是挺高的。诗歌默写(我的痛)不与评价,因为我也不咋会,剩下明天再说,复习去了~

乐都区2015年语文高考试题

第五 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1.A 2.B 3.B 4.D 5.B 6.C

7.(1)陛下大兴师旅,容易怨恨。陛下车驾各处游幸,我非常担心这是不应该的。

(2)我不能肃清凶残的逆贼,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我抱恨九泉,又能说什么!

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9.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10.(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第四 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先有情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1)DE

(2)信息概括题。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如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免费来听;老范直接问老汪;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让老汪媳妇偷麦子。一个率直,朴实,开明,尊师重道的老汪跃然纸上。

(3)总结提炼。老汪的人际交往不多,也不被人理解,甚至自己的媳妇也无法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所以结合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另类解释和老汪对老范行为的感叹进行理解,就是知音难觅。

(4)比较阐述。一定要分清,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两者相似在书呆子,不同则在于孔乙己的根源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式的无情调笑;而老汪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的不理解和交流上的困难,但是总体上对他还是友好的。

12. (1)BD

(2)定位和综合提取信息能力。一个是戴安澜摒弃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一是抗战。加上宗祺仁作为记者,是爱国志士,能写感人。

(3)文中诗歌阅读和理解。诸葛亮和秦始皇。诸葛亮为蜀国北伐,且写下前后出师表;秦始皇统一六国,气势雄浑。两者皆为鼓舞军心振奋士气之典故。

(4)定位,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国人评价和与日军的意见进行总结:主要立足于舍身报国,扬声威,斗志旺盛,意志坚强,勇气令人赞叹。注意每个答题点都要结合材料。

13. B

如何评价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2. 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

江苏省出的23年高考作文题目最为出彩。如果我是作文考生,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展开:

1. 高考,不只是一场考试

高考不仅是学生12年教育的考验,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作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引以为傲的标志,高考意义远远超出分数,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因此,我们需要以更高的姿态看待高考,以更加成熟的方式去面对它。

2.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多元化、资源共享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们需要思考,应该怎样改变教育模式,让教育更具活力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3. 人与的关系

人与是永恒的话题。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变革和冲突交织,矛盾日益凸显。因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此,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智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解决。

4. 爱与家庭的力量

尊重爱、珍视家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精髓。虽然现在家庭的重要性在日益减弱,但爱和家庭的力量依旧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对家庭和爱的珍视,以使成长之路更加美好和精彩。

2015高考文言文

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

1. 高考必背文言文是那几 (一)文章 1、《劝学》 荀子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5、《出师表》 6、《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7 《曹刿论战》 8、《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9、《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0、《滕王阁序》(豫章故都——声断衡阳之浦) 11、《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2、《陋室铭》 13、《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14、《岳阳楼记》 15、《醉翁亭记》 16。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17、《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此余之所得也) (二)诗词曲 1、《氓》 2、《国殇》 屈原 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登高》 10、《琵琶行》(不含序) 11、《泊秦淮》杜牧 12、《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 1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15、《声声慢》(寻寻觅觅) 16、《钗头凤》(红酥手) 1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19、《窦娥冤》(滚绣球) 20《书愤 》 21。

《沁园春 长沙》。

2. 高考语文必背篇目33篇都是哪些

06年是古诗文加起来33篇。

《将进酒》《兵车行》《旅夜书怀》《过秦来论》《师说》《阿房宫赋》 《卫风氓》《孔雀东南飞》(一部分) 《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一部分) 《山居秋暝》《登高》源 《锦瑟》《书愤》《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李凭箜篌引百》《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一剪梅》《六国论》《游褒禅山记》(部分) 《石钟山记》《窦娥冤滚绣球》《(前)赤壁赋》《劝学》度《定风波》好像还有一首《秋词》。

3.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

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

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

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

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

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

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有必要施行。 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

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4.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从__________中学习_________》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5. 谁知道2016年高考——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微作文首都不文明现象评论,大作文一:深入灵魂的热爱;大作文二: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大作文二选一)。

2015年卷语文再一次进行改革,有创新而又平易。联系阅读,读写结合,命制作文题目,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创新。

作文改为“二选一”,学生任选一篇就好,有所选择,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体现了选择性,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卷还是坚守多年的“规矩”,在审题上不设坎,审题容易,但是学生写好想得高分难度还是有的。 2015年,命题要求要加大对考生12年学习和生活感悟的考查,从高考作文题中就能看出。

两道作文题,各自,有所侧重。一道记叙文,一道题不限文体,甚至连过去常见的“诗歌除外”也不再要求了。

这样,两道作文,从不同文体、不同维度,为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贴近生活,接地气,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考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在今年增加题量的情况下,又能让考生减少构思时间,提高写作速度。大多还是关注、关注人们思想道德建设,传达核心价值观的作文题目,也体现了作文题目和时代保持同步的特点。

大作文二选一,微写作三选一,给文言文加标点,首次设置“多文本阅读”板块……昨天上午率先露面的高考[微博]语文卷让人眼前一亮。除了命题形式的变化之外,浓浓的“风”也成为今年语文卷最鲜明的“符号”。

弘扬传统文化成“主线” 综观此次高考语文试卷,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教师、市特级教师邢国英认为:“有一种风的味道。”他表示,试卷的难度不大,但阅读量较大,其中,文言文、文学类阅读等都增加了阅读量。

但与之相比,试卷更加明显的变化则是鲜明的风。这不仅体现在文言文阅读中,同时,长阅读即实用类文本,讲述印刷术;文学类文本即散文,讲述梅花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这符合此前考试说明中对命题趋势的把握。

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2014年的参考下吧。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2014-07-08 10:58:49)转载▼

2014年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4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5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其分值

1、古代史:5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8.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24题,古代的制度·秦汉时期的制度(必修1史)4分;25题,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题,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第(2)问,宋应星的科技成就未受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题,古代的法律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对历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评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近现代史:43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异(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29题,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41题,抗日·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目录的修改(必修1史)12分;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的思想与实践)15分。

※ ②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4分):31题,新“一五”期间实行粮食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世界古代史(4分):32题,古希腊、罗马文明·雅典的(必修1史)4分。

※ 世界近现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选修15分):33题,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必修1史)4分;34题,对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的认识(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35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必修2经济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牛顿科技成就的特点,第(2)问,牛顿的科技成就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 47题,关注二战后关于《不扩散条约》的签署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与和平)15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古代的制度·秦汉时期的制度、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异、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189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的情况、近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新“一五”期间实行粮食供应制度的情况、古希腊、罗马文明·雅典的、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17世纪的传统科技与同时期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不同时期对抗日的认识。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稳的表

现有:(1)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

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2)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

“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限度的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

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

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4)从考察的知

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古代制度的演进、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制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的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历史比重较大;(5)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考试的热潮和当时进行的大部制改革;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周边的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和海洋安全受到了的威胁。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的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2012年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练,都宁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

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

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基于此,

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抓好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理解透彻,对于历史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具体途径和方法: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通史》、吕思勉的《通史》等;三是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问题、南海问题、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件,也要关注次纪念的,如04或14、06或16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设置一个得力的综合科备课组组长,协调好综合科学科之间的合作。

以上是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不吝赐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