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十年高考选择题汇总 十年历史高考题题号分类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其中必考部分由5道填空题和5道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安排在第21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由选修课程系列4的4-2《矩形与变换》、4-4《坐标系 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等三个专题各命制1小题,考生从3小题中任选2小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前两小题记分。历史学科在高考时候的整体难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大家掌握科学的答题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十年高考选择题汇总 十年历史高考题题号分类
历史十年高考选择题汇总 十年历史高考题题号分类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一.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外交、思想代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近年代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二.历史选择题解题 方法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 经验 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感觉。
三.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审题和解题方法
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逻辑推理型选择题该怎么答
中等逻辑推论题,这些题会比上一类型的题难度上要高一些。逻辑推理上也会相应来说复杂一些,同时史实也会设计的更多一些,比如可能需要代入一下历史背景,联系一下相关的知识。练的时候要多练下这一类型的题,看一看题目的表述有没有特别之处,是如何推出来的,多多积累,形成一个框架。
高考历史考试方法
1.确定题目中所提史实的时间和年代,通过这一点排除不在这一范围内的选项。
2.题目中有明显逻辑错误的,比如因果推反了,直接排除
3.题目中有明显主观倾向性的,直接排除
在应试方面,我建议大家在平时练习时,多做一下 总结 。
简单题的知识点,中等题的解题思路,难题的解题方法。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相关 文章 :
★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小技巧
★ 做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 高考考场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2)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分享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介绍
★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
历史选择题
★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选(D)
LS几个不要误人子弟C是经济,D是,C是根本目的,D是直接目的。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利益,直接原因就是稳定统治,题目问“主要目的”,应该答直接原因,所以应该选择(D)。
考试时不会出现模糊的问题,它问你主要原因就答直接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目的,如果它想考你根本原因是什么,会直接问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所以我认为应该选D
希望能够帮到你
应该是D,主要目的指的是人主观上希望达到的目的,从题目上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罗马法是奴隶主制定,希望用法律来反对统治的,从而维护他的统治,只有维护了政权的稳定,才能谈得上实现a、b、c。
我觉得该题应选D比较合适。我记得我们上法理学课的时候是这么解释的,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代入到该题目里就是:有了稳固的统治才能最有效的保障奴隶主的利益。反过来讲,奴隶主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并不一定能稳固罗统治。所以,的选择应该是D。
D维系的稳固罗统治
楼主选的很对啊,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是最终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统治。
明显是C,只有经济原因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选D呢,好好学习高中历史去
我们高中老师讲
在选择题中 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考试选根本
在问答题中 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才有区别
我觉得根本是D 。主要是C 。选D
D维系的稳固罗统治
十二同表法的时候罗马还没有进入大征服的哪里来的什么大奴隶主阶级?照这说法,那如果没有奴隶是不是就不颁布法律了?
十二同表法是一部包含当时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凭什么说他是为了奴隶主阶级设立的?
共参的思想真可笑!!!
D 问什么答什么 任何一个历史老师都会这么告诉你 我是历史班出身的 刚参加完高考 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认为选C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3)“根据材料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含信息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信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影响等层次递进);学习是苦与乐的交织。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那含辛如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人心田的收获?一次次竞赛的成功,一点点细小的进步,一道道难题的突破,都会让我们领略到兴奋快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步:定时空明关键
(1)定时空
任何历史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几率。
(2)明关键
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境,在诸多信息中,明确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步:题干选项对照
(1)题干材料参照法:以题干材料传递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如果题干材料信息包含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要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2)选项参照法
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果、包含、交叉、矛盾、重复等。
审题干巧排除,转换思维巧解选择题
1.审题干巧排除:先抓住题干材料的“主旨”,即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意图,然后再排查四个选项,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方法。
2.排除时间不吻合的选项:题目有时间的,首先确定此时间是否对解题有帮助,如果有,则考虑利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被选项所述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时间限制。
3.排除“说法”选项
“说法”选项中主要有最终、克服了、不能够、决定了、标志着、确定等带有明显“终结性”语意的词语。选项中出现这类词语,一般都需要排除。
4.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四个选项中有的选项本身的表述有明显错误,与历史史实或历史基本常识不符合或不完全相符的(做否定型选择题除外),这些备选项也可以排除。
5.排除与“题干材料无关”的选项
与“题干材料无关”的选项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
6.排除“以偏概全”选项
以偏概全主要是指:当题干材料中有多个小分句时,选项只表达了题干中某个分句的意思而不是整个材料的主旨。这就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材料,抓住“共同主旨”,方能有效解题。
抓“题眼”巧筛选,谨慎推断巧解选择题
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
步:审题干,抓准“题眼”。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向。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巧妙筛选,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验证结论,根据“题眼”与正确选项相互印证,再结合试题和所学知识验证。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 关于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方法大全
★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思路
★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 高中历史选择题应试策略和技巧是什么
★ 中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选择题有哪些技巧?如何做得又快又准?
高考选择题是高考中占比较大的题型之一,因此掌握做★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好选择题的技巧能够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以下是几个在高考选择题中可用的技巧:
审题认真:在做选择题时,要认真读题,特别是题干中的条件或者限制。有些选择题是需要注意细节或者对题干中的数据或条件进行计算或分析的,所以必须认真阅读。
排除法:当有多个选项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来留下最为正确的那一个。首先可以将明显错一、答题时间误的选项刨除,然后再剩余选项中仔细对比,也可以结合题干推断出正确。
分析选项:有时候可以直接根据选项本身的内容和含义来判断问题的,尤其是常识性和理解性题目。将四个选项一起比较,能更清晰地区分各个选项的区别。
判断形式:考生有时候需要把握题目的形式,如“喜欢”的反义词、否定句、肯定句等。而且,在与“不”、“否”、“没有”等语气助词相关的题目中,只要把重点确定了,很容易就能排出错误的选项。
多做练习:多做高考选择题练习题会逐渐培养做题的技巧,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法,从而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
以上是在高考选择题中可用的技巧,当然还有其他类似方法可以通过专业的备考书籍
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lz,只要老师没脑残,她也一定选C的历史科目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文科了,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答题技巧能够提高得分率,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今年词汇要求有调整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4、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中俄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5、客观原因: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历史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7.历史、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10.忽略题干中的语。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一、能力要求—三大条目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即题目要求,应首先审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能使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有较大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②整理材料,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注意要求里面的“限度”。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前面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各层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层次哪些信息是特征描述,哪些是原因表述,哪些是结果或意义表述。
二、基本机构—两大部分
①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 热点 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②问题:主要有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综上,简述??的启示(或得出??认识)。
三、类型—两类分法
①据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
(2)来源于课本的: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
②据内容分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开放性: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四、解题技巧——三个环节
1.读——解题的基础
(1)读设问
一是粗读,大致了解所需回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这样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是精读,在读完材料后做答前。
这遍审题要注意五个方面:
①信息来源或者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只;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②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③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 措施 等。④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⑤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特别提示
①依据设问类型,确定应该来自课本还是材料:(1)“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认识或启示”:根据材料,逐一分析,史论结合,生成新结论,谈评价、 经验 教训,切记不能没有根据的随意空谈;
(5)“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 总结 出本质。
②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学科,也就不可能对任何历史问题作答了。
(2)读材料
①读引言(题引):
②读材料正文:
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向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句,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分号、句号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分号和句号的个数往往意味着材料要点的层次和个数。
③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2.找——解题的关键
(1)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 答——解题的落脚点
规范答题——要做到”六化”:
(1)要做到“三化”:要点化、条理化、专业化。
①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就是看点给分。详略得当,一看分数多少,二要点到为止,不要纠缠在一点上啰嗦太多,言多必失。
②条理化:分析原因、条件或影响时要从根本一直接;内因—外因;客观—主观;积极—消极;、经济、 文化 和当事各方等方面,辩证思考,全面分析。先后顺序清晰,层次分明。
③专业化:要尽量避免“大白话”,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做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 根据题目的“核心词”或“答题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背景):主观一客观;必要性—可能性;—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 作用: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趋势):由??到??;越来越??等。 ②其他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5)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等。
③ 切记一般不要照抄原文,明确规定照抄原文没分,一定要稍做改动和概括。如果出现材料和课本不一致的情况,还是要以材料为准。 (2)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
①段落化:每一大问的独成一段。每一大问要分解设问,列表规划,列成几个小
问题,防止漏问。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序号化:要点用序号标明,这样一目了然,便于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③规范化:书写要正规,好多省份采用的是网上阅卷的方式,书写潦草更不容易得分,要保持卷面整洁。男生字小些,女生要写的大写。
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相关 文章 :
★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大全
★ 高三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 文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个答题技巧
★ 高三历史材料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 做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湖南高考历史难吗
考试范围: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与戏剧、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列入今年考查范围的文学名著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堂吉诃德》、《巴黎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2023湖南高考历史还是比较难的,虽然考的内容非常基础,但是题目创新性非常高。
高考试卷难度单单从试卷的试题本身来说,这个和每个人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和擅长的题目类型有关系,还和个人的临场发挥有关联,所有高考考生现场状态非常重要。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难度来看,总体上难度呈现下降趋势。难度系数提升上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必然下降;反之,高考录取分数线必然上升。
6、“主要目的”“根本目的”: “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划分答题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对历史试卷的答题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那么有可能导致中考考生将一些该得到的分数丢掉,节省答题时间首先是答题速度要快,但是中考考生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多快的速度,中考考生要仔细阅读历史试题,以免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二、规范答题
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
三、选择题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查的东西比较广,主要考查中考考生的知识结构、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考生在解决中考历史选择题时有非常多的技巧,如排除法。所以中考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并且要根据在审题时得到的信息进行解答。
四、非选择题
1、填空题:历史填空题相比较选择题而言是要简单的,虽然也是考察中考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因为时的,只要中考考生基础知识过关,在答题时认真审题就可以回答出来。
2、材料解析:这一类型试题主要是为了考察各位中考考生解决问题与文字表达的能力,不论中考历史试卷中所给出的材料是教材里的还是其他的,但是所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书中的知识。所以在这类历史试题时只要认真审题就可以了。
3、类:这类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是考察中考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历史试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先观察、在分析。然后答题。
求10年福建高考理科 语数英理综 考纲
福建省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昨日正式出台,今年高考仍然设置必考和选考部分,其中语文、英语、物理三门学科命题要求有变化,其他各科仅个别考点进行微调。从总体来看,今年我省高考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难度值等,与《2009年考试说明》总体保持一致。
据介绍,《2010年考试说明》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强调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加强试题与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增5篇背诵默写篇目
变化解读:今年增加5篇名句名篇默写背诵要求,由2009年规定背诵的13篇增加到18篇,具体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信可乐也”);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李密《陈情表》。今后拟逐年增加一些考试篇目,以强调文学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新增诗文均从我省使用的两套教材(人教版和语文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中选取,体现公平性。
今年语言文字运用由10分调为13分,其中时文评说题由7分调为10分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目的是体现新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理念,重视对学生论述能力的考查。作文评分要求由2009年的“每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调整为“每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促进学生更加重视汉字书写规范。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难度: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调整过后,具体分值比例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文言文阅读15分;古代诗歌阅读6分;文学名著阅读10分;文化经典阅读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类、实用类文本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爷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阅读(选考)15分;语言文字运用13分;写作70分。
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从题型比例来看,客观题占20%左右,主观题占80%左右。全卷难度值0.6左右。
数学:试卷难度值为0.6
变化解读:今年无大变化,根据2010年《考试大纲》及我省教学实际,仅考试内容的个别考点做微调。
考试范围:文科数学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系列1的内容。理科数学考试内容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其中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选修课程系列4的4-2《矩形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4-5《不等式 选讲》等三个专题的内容。文科数学试卷包括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卷为12道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理科数学试卷包括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卷为10道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难度:文、理数学均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不得使用计算器。全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难度值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在0.4~0.7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值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4∶4∶2”,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
据了解,文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计16分;解答题共6题,共计74分。理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解答题共6题,其中必考题5题,选考题1题(包含3小题,每小题7分,考生从中任选2小题作答,满分14分),共计80分。
变化解读:调整了词汇要求。通过词频统计,将2009年考试说明中要求“理解”的600个词汇中的60个词汇的要求调整为“掌握”,目的在于通过几年词汇要求的调整,逐步促进我省学生词汇掌握总量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掌握3500个词汇量要求。
词汇范围:由于《考试说明》对《课程标准》附录的词汇表中的七、八级词汇进行了调整,试题的考查点应控制在经过调整后的七级词汇中未标号的词汇及调整后的八级词汇中带号的词汇。七级词汇中标号的单词和调整后的八级词汇(不包括带号的单词)只要求理解。
从题型来看,听力部分的试题采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单项填空着重考查语法和词汇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要特别注意语境的设置,并保证主干知识的覆盖面。完形填空所选语言材料要有利于考生进行语篇分析,要保证本大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题五篇总词汇量(含文章与设题)一般控制在2200~2400个词之间,其中影响考生理解的生词应标注出汉语意思。短文填词考查以实词为主,兼顾其他词类,所选材料应力求贴近考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符合考生书面表达的实际水平。书面表达命题题材应贴近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难度:英语学科仍实行自行命题,全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听力部分的试题采用全国卷,分数为30分。全卷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试卷由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组成,其中卷包括一、二、三部分,为选择题;第二卷即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英语学科试卷的难度值设定为0.6左右。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5~0.7,难题的难度值为0.3~0.5。
理科综合:物理选择题改为单选
变化解读:物理学科将选择题题型由原来的“不定项选择”调整为“单项选择”,旨在改变中学物理教学过于注重选择题训练的现状,教学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生物和化学学科命题要求今年无大变化。
考试范围:生物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的内容在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和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的内容在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范围内,今年生物选考部分的内容只设置一道非选择题,为必答题。
化学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等五个方面;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物理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考生可在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但不得同时选择2个模块。其中,必考内容包括:物理1“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物理2“机械能”、“抛体运动 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考内容包括:选修3-3“分子动理论 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难度:理科综合为笔试闭卷,试卷和答题卡分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共18题108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必考题9题、选考题5题选作3题,共192分),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学科试题总分为120分,选修模块内容约占10%。化学学科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修模块内容约占13%。生物学科试题总分为80分,其中选修模块内容约占12.5%。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物理为0.55~0.6;化学为0.6~0.65;生物为0.6~0.65。
文科综合:命题要求今年无大变化
变化解读:今年文科综合的三门学科命题要求无大变化,根据2010年《考试大纲》及我省教学实际,仅考试内容的个别考点做微调。
考试范围:思想学科考试范围包括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内容,选修3《和组织常识》、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两个选修模块内容和本学年度时事。
历史学科考试范围包括《历史I》、《历史II》、《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内容,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的思想与实践》、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选修模块内容。
地理学科考试范围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内容,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地理中的相关内容。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难度:文科综合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共36题144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6分),全卷难度值为0.6左右,其中思想为0.6~0.65;历史为0.6左右;地理为0.55~0.6。
试卷满分为300分:思想学科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修模块内容约占10%。历史学科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修模块内容约占15%。地理学科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修模块内容约占15%。
十年高考真题选哪个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十年高考定时空明关键,迁移对照巧解选择题真题选5年。理由是5年题对近年的考试命题方向,题型结构,试题的难易度,知识的考查都比较接近当下的高考,更易于在刷题中总结规律,巩固知识,把握题型和热点,这样的刷题更有利于当前复习,提升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4-11-10 高考语文作文2020 高考语文作文2020全国一
- 2024-11-10 台风路径实时系统_台风路径实时线
- 2024-11-10 苏州职业大学分数线_苏州市职业大学录取
- 2024-11-10 安徽大学录取分数线 安徽大学录取分数线
- 2024-11-10 普通类一段和二段的区别(普通类一段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