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有什么信息吗(考研报名号有什么用)

本文目录一览:

考研报名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考研报名信息填写如下:

考研报名有什么信息吗(考研报名号有什么用)考研报名有什么信息吗(考研报名号有什么用)


考研报名有什么信息吗(考研报名号有什么用)


步:填写,主要包括个人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基本信息。去年从9月16日起,也就是预报名系统开启之前一周,就可以登录研招网填写了,今年应该也是提前填,具体开放时间以研招网公告为准。

第二步:填写报考信息,主要包括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报考点等信息。只能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填写。

如果在该地(非户籍地)有正式工作,可以在该地报考,网报确认时(11月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社保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等,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

如果无工作,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地区对于非户籍地往届生人员要求社保证明,提供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回户籍地报考;如果该地报考点要求说明有居住证可以报考的,而且你也有,那就可以(但注意,如果想要现在办理居住证要提前了解办理时间,从现在到11月份只有2个月时间,计算好确认时能不能出来,如果不保险,建议回户籍地报考)。

网上确认所需材料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请以你所选的报考点要求为准,具体查询方法:研招网→网报公告,今年的公告在预报名之前会公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要求。打算异地参加考试的同学,看需要什么材料,提前准备。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的招生信息,并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

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

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扩展资料:

考研的相关介绍:

1、考研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2、考研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

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3、考研调剂:大约在寒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考研报名应届生需要准备、、证件照等等。往届生需要准备的材料除了、、外,可能还需要相关的工作证明,如缴纳社保的证明,相关劳动合同等。所有这些材料提供后,才能现场予以确认。

考研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4、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您不要轻易取消,谨慎作。

考研报名的备用信息是什么

考研报名信息填写如下:

步:填写,主要包括个人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基本信息。去年从9月16日起,也就是预报名系统开启之前一周,就可以登录研招网填写了,今年应该也是提前填,具体开放时间以研招网公告为准。

第二步:填写报考信息,主要包括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报考点等信息。只能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填写。

如果在该地(非户籍地)有正式工作,可以在该地报考,网报确认时(11月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社保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等,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

如果无工作,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地区对于非户籍地往届生人员要求社保证明,提供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回户籍地报考;如果该地报考点要求说明有居住证可以报考的,而且你也有,那就可以(但注意,如果想要现在办理居住证要提前了解办理时间,从现在到11月份只有2个月时间,计算好确认时能不能出来,如果不保险,建议回户籍地报考)。

网上确认所需材料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请以你所选的报考点要求为准,具体查询方法:研招网→网报公告,今年的公告在预报名之前会公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要求。打算异地参加考试的同学,看需要什么材料,提前准备。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的招生信息,并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

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

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扩展资料:

考研的相关介绍:

1、考研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2、考研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

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3、考研调剂:大约在寒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考研报名应届生需要准备、、证件照等等。往届生需要准备的材料除了、、外,可能还需要相关的工作证明,如缴纳社保的证明,相关劳动合同等。所有这些材料提供后,才能现场予以确认。

考研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4、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您不要轻易取消,谨慎作。

备用信息在研招网上解释为部分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或招生章程上会有特殊要求,考生需要将某些信息在报名时填写在该两项中。请考生仔细阅读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以及该招生单位招生其余考生是不需要填写的。

为保险起见,考生可以登录招生院校的相关网站,查看招生简章。

另外,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填写,不明确的信息了解清楚确定好后再填写。如果,有学籍、学号、学历相关信息不明确或者忘记了,可以登录学信网进行学籍、学历查询。还有户籍所在地,考生档案所在地都要准确填写,特别是往届考生。

填写完个人信息后,就可以填写报名信息,包括报考单位、报考专业、报考方式(注意别选错,正常都是全国统考)、报考类别(注意区别定向与非定向,一般都选非定向)、学习方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中的报考单位、考试方式等信息,填写完就不能再进行修改。

网上报名成功的标志是缴费成功并且生成报名号。

一定要按步骤来,千万不能大意,每年有很多考生都是因为报名不成功,导致考研失败。

考研报名号能查到报考单位的代码,学院的代码以及报名的次序。

一、考研报名号组成含义

研究生考生编号是你报考单位的代码+学院的代码+报名的次序。

比如100796050000004~100796050000070。

10079是报考的学校的代码。

0500是报考的专业所在的学院的代码。

00004-00070包括你报考的专业所在的学院里所有专业的报考人数序号。

二、2022考研报名号忘了怎么查

研究生网上报名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九位数的编码,这个编码如果形成了,就证明考生在网上报名已经胜利了。网上报名后其报名产生的报名号可能要牢记,因为考生,依然需要拿着这个号码到现场去进行 确认性报名。如果没有这个号码,现场确认会比较麻烦。

但是如果忘了的话,考生可以找到研招网,登录你报名时使用的用户名,然后点击“网上报名”,点击之后会出现查询已提交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查看你的报名号和报名信息了。

三、2022考研复试注意事项

1、多方打听,了解复试形式。

2、了解导师,熟悉研究方向。

3、注意穿着,把握进门机会

考研报名的备用信息一般是不用填写的。只有报考院校有特殊填写要求的,考生才需要填写。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 扩展资料 考研思想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中外合办等。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考研线划定分为A、B类,其中一区实行A类线,二区实行B类线。一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考研报名号能查到什么信息

考研报名信息填写如下:

步:填写,主要包括个人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基本信息。去年从9月16日起,也就是预报名系统开启之前一周,就可以登录研招网填写了,今年应该也是提前填,具体开放时间以研招网公告为准。

第二步:填写报考信息,主要包括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报考点等信息。只能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填写。

如果在该地(非户籍地)有正式工作,可以在该地报考,网报确认时(11月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社保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等,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

如果无工作,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地区对于非户籍地往届生人员要求社保证明,提供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回户籍地报考;如果该地报考点要求说明有居住证可以报考的,而且你也有,那就可以(但注意,如果想要现在办理居住证要提前了解办理时间,从现在到11月份只有2个月时间,计算好确认时能不能出来,如果不保险,建议回户籍地报考)。

网上确认所需材料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请以你所选的报考点要求为准,具体查询方法:研招网→网报公告,今年的公告在预报名之前会公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要求。打算异地参加考试的同学,看需要什么材料,提前准备。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的招生信息,并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

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

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扩展资料:

考研的相关介绍:

1、考研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2、考研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

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3、考研调剂:大约在寒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考研报名应届生需要准备、、证件照等等。往届生需要准备的材料除了、、外,可能还需要相关的工作证明,如缴纳社保的证明,相关劳动合同等。所有这些材料提供后,才能现场予以确认。

考研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4、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您不要轻易取消,谨慎作。

备用信息在研招网上解释为部分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或招生章程上会有特殊要求,考生需要将某些信息在报名时填写在该两项中。请考生仔细阅读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以及该招生单位招生其余考生是不需要填写的。

为保险起见,考生可以登录招生院校的相关网站,查看招生简章。

另外,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填写,不明确的信息了解清楚确定好后再填写。如果,有学籍、学号、学历相关信息不明确或者忘记了,可以登录学信网进行学籍、学历查询。还有户籍所在地,考生档案所在地都要准确填写,特别是往届考生。

填写完个人信息后,就可以填写报名信息,包括报考单位、报考专业、报考方式(注意别选错,正常都是全国统考)、报考类别(注意区别定向与非定向,一般都选非定向)、学习方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中的报考单位、考试方式等信息,填写完就不能再进行修改。

网上报名成功的标志是缴费成功并且生成报名号。

一定要按步骤来,千万不能大意,每年有很多考生都是因为报名不成功,导致考研失败。

考研报名号能查到报考单位的代码,学院的代码以及报名的次序。

一、考研报名号组成含义

研究生考生编号是你报考单位的代码+学院的代码+报名的次序。

比如100796050000004~100796050000070。

10079是报考的学校的代码。

0500是报考的专业所在的学院的代码。

00004-00070包括你报考的专业所在的学院里所有专业的报考人数序号。

二、2022考研报名号忘了怎么查

研究生网上报名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九位数的编码,这个编码如果形成了,就证明考生在网上报名已经胜利了。网上报名后其报名产生的报名号可能要牢记,因为考生,依然需要拿着这个号码到现场去进行 确认性报名。如果没有这个号码,现场确认会比较麻烦。

但是如果忘了的话,考生可以找到研招网,登录你报名时使用的用户名,然后点击“网上报名”,点击之后会出现查询已提交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查看你的报名号和报名信息了。

三、2022考研复试注意事项

1、多方打听,了解复试形式。

2、了解导师,熟悉研究方向。

3、注意穿着,把握进门机会

考研报名备用信息是什么

考研报名信息填写如下:

步:填写,主要包括个人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基本信息。去年从9月16日起,也就是预报名系统开启之前一周,就可以登录研招网填写了,今年应该也是提前填,具体开放时间以研招网公告为准。

第二步:填写报考信息,主要包括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报考点等信息。只能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填写。

如果在该地(非户籍地)有正式工作,可以在该地报考,网报确认时(11月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社保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等,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

如果无工作,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地区对于非户籍地往届生人员要求社保证明,提供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回户籍地报考;如果该地报考点要求说明有居住证可以报考的,而且你也有,那就可以(但注意,如果想要现在办理居住证要提前了解办理时间,从现在到11月份只有2个月时间,计算好确认时能不能出来,如果不保险,建议回户籍地报考)。

网上确认所需材料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请以你所选的报考点要求为准,具体查询方法:研招网→网报公告,今年的公告在预报名之前会公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要求。打算异地参加考试的同学,看需要什么材料,提前准备。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的招生信息,并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

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

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扩展资料:

考研的相关介绍:

1、考研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2、考研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

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3、考研调剂:大约在寒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考研报名应届生需要准备、、证件照等等。往届生需要准备的材料除了、、外,可能还需要相关的工作证明,如缴纳社保的证明,相关劳动合同等。所有这些材料提供后,才能现场予以确认。

考研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4、网上报名时间段内,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等报考关键信息不可修改,其他报名信息可以修改。若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或报考点等信息确实错误,只能取消当前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条报名信息。因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您不要轻易取消,谨慎作。

备用信息在研招网上解释为部分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或招生章程上会有特殊要求,考生需要将某些信息在报名时填写在该两项中。请考生仔细阅读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以及该招生单位招生其余考生是不需要填写的。

为保险起见,考生可以登录招生院校的相关网站,查看招生简章。

另外,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填写,不明确的信息了解清楚确定好后再填写。如果,有学籍、学号、学历相关信息不明确或者忘记了,可以登录学信网进行学籍、学历查询。还有户籍所在地,考生档案所在地都要准确填写,特别是往届考生。

填写完个人信息后,就可以填写报名信息,包括报考单位、报考专业、报考方式(注意别选错,正常都是全国统考)、报考类别(注意区别定向与非定向,一般都选非定向)、学习方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中的报考单位、考试方式等信息,填写完就不能再进行修改。

网上报名成功的标志是缴费成功并且生成报名号。

一定要按步骤来,千万不能大意,每年有很多考生都是因为报名不成功,导致考研失败。

考研时都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考研报名信息填写如下:

步:填写,主要包括个人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基本信息。去年从9月16日起,也就是预报名系统开启之前一周,就可以登录研招网填写了,今年应该也是提前填,具体开放时间以研招网公告为准。

第二步:填写报考信息,主要包括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报考点等信息。只能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填写。

如果在该地(非户籍地)有正式工作,可以在该地报考,网报确认时(11月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社保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等,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

如果无工作,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地区对于非户籍地往届生人员要求社保证明,提供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回户籍地报考;如果该地报考点要求说明有居住证可以报考的,而且你也有,那就可以(但注意,如果想要现在办理居住证要提前了解办理时间,从现在到11月份只有2个月时间,计算好确认时能不能出来,如果不保险,建议回户籍地报考)。

网上确认所需材料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请以你所选的报考点要求为准,具体查询方法:研招网→网报公告,今年的公告在预报名之前会公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要求。打算异地参加考试的同学,看需要什么材料,提前准备。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的招生信息,并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

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

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扩展资料:

考研的相关介绍:

1、考研初试: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2、考研复试: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

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3、考研调剂:大约在寒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考研要填什么信息

考研报名信息填写如下:

步:填写,主要包括个人学历学籍、户籍档案等基本信息。去年从9月16日起,也就是预报名系统开启之前一周,就可以登录研招网填写了,今年应该也是提前填,具体开放时间以研招网公告为准。

第二步:填写报考信息,主要包括报考院校、专业、考试方式、报考点等信息。只能在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期间填写。

如果在该地(非户籍地)有正式工作,可以在该地报考,网报确认时(11月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社保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等,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

如果无工作,多数情况下不可以,因为大部分地区对于非户籍地往届生人员要求社保证明,提供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回户籍地报考;如果该地报考点要求说明有居住证可以报考的,而且你也有,那就可以(但注意,如果想要现在办理居住证要提前了解办理时间,从现在到11月份只有2个月时间,计算好确认时能不能出来,如果不保险,建议回户籍地报考)。

网上确认所需材料不同报考点要求不同,请以你所选的报考点要求为准,具体查询方法:研招网→网报公告,今年的公告在预报名之前会公布,可以先参考去年的要求。打算异地参加考试的同学,看需要什么材料,提前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