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_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上下册
初三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_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上下册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_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上下册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K2MnO4()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8、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9、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的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10、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扩展资料
化学高频考点整理
1、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品是锌和稀硫酸。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3、在天然物质中,硬度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4、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品是:
①(白)和二氧化锰(黑);
②;
③氢溶液(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均做催化剂。
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6、燃烧的两个条件是:
①与氧气充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接触;
②温度达到或超过的着火点。
7、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8、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的俗称是烧碱、火碱、。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9、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品一般使用匙;取用块状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10、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不可燃烧,但支持燃烧
氢气点燃只生成水,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但储存困难。甲烷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的分别,要先点燃 ,在将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 总结 有哪些你知道吗?化学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一起来看看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欢迎查阅!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 方法 :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中化学考点知识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10、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O2↑
16、加热: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高温H2+CO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4. 能鉴别、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022相关 文章 :
★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2
★ 初中化学教师工作范文2022
★ 学习方法指导与技巧总结
★ 初中地理中考会考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教师考核工作总结示例10篇
★ 2022年初中化学常用知识点
★ 2022新课标初中化学知识点
★ 学校教研处工作总结范文
★ 2022个人顶岗实习自我鉴定10篇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与考点梳理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溶液这部分的内容想对来说并没有占据很大的分数,但是每一分我们都要尽量抓住,那么这部分内容具体的资料,你想了解吗?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关于溶液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 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7.
(1) 从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作步骤为:
①用沸水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④洗涤、烘干。
(2) 从氯化钠中除去混有的少量
提纯方法是:蒸发结晶;
作步骤为:
①溶解
②蒸发结晶
③趁热过滤
④洗涤、烘干。
(3)在流程题中,经过化学变化所得到的溶液通常是常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如果★ 初中化学竞赛知识点2022年要通过降温结晶获得溶质,通常的作步骤是:
①蒸发浓缩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④洗涤、烘干。
8.
溶解度曲线A下面的点M,表示T2℃时的A物质不饱和溶液。要使其达到N点,应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该溶质至饱和;如果对N点溶液降温,则N点沿溶解度曲线左移;如果升温,N点水平右移。
9.生石灰放入常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会与水反应并且放热,当恢复至原温后,最终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与生石灰反应消耗),溶质氢氧化钙减少(因水少而析出),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室温的饱和溶液)。
10.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1.气体溶质形成的溶液不能通过蒸发浓缩达到一定的浓度,因为气体溶质会挥发。
1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关键是如何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m(溶液)=m(溶质)+m(溶剂)
注意:溶剂的质量包括了原溶液中的溶剂水和生成的水两方面,不能遗漏。
②m(溶液)=m(总质量)-m(固体)-m(气体)
注意:此计算方法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直接得到了溶液的质量,不必再算生成水的质量了,避免与方法①混淆。
建议:先用方法②计算更简便。
九年级化学溶液考点
考点1 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考点2 溶液的形成
明确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3 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4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5-04-25 看上海高考填志愿样表 上海高考填志愿怎
- 2025-04-25 山东新高考专科排名榜 山东新高考专科排
- 2025-04-25 高考日语作文环境惯用 日语高考作文模板
- 2025-04-25 光山县2020高考清华 光山县考上清华北大
- 2025-04-25 广东高考录取信息发布了吗 广东高考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