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为佳人杜甫_绝代佳人典故

佳人 杜甫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诗意:

绝代为佳人杜甫_绝代佳人典故绝代为佳人杜甫_绝代佳人典故


绝代为佳人杜甫_绝代佳人典故


一位容貌绝伦美丽女人,孤独地住在幽深的山谷。自称出身名门清白女子,飘零沦落在荒山野林中。当年关中一带战火连天,自己的兄弟也惨遭杀戮。官高禄厚又有什么用处,连骸骨都没能收进坟墓。世间万事险恶变化无常,万事就像那摇曳的烛光。薄情寡义的丈夫厌弃我,爱上貌美如玉美丽新妇。夜合花尚知道花开百合,鸳鸯鸟双栖不只身独宿。丈夫眼里只有新人笑容,哪听得到我的悲伤啼哭。大山里的泉水清澈明亮,出山后泉水就染上污浊。等待侍女变卖珍珠回来,牵起藤萝修补破漏茅屋。不去采摘鲜花装饰鬓发,喜爱翠柏坚贞尽情摘采。寒风吹动我薄薄的衣衫,昏我斜倚着青竹。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这1年7月杜甫辞去华川,司功参军,一直迫于生计带着家眷来到与边远的群中,前两句通过写家人的孤独说明家人命运悲惨,其中蕴含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第三句开始是家人自述,他出身显赫,但不幸遭遇战乱兄弟,连尸骨都无法收到事情,以下八句进一步描写家人的悲惨命运,家事衰败后她惨遭丈夫抛弃。这段自述吧,事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深深的扩课画出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着两句出自《诗经》小雅中相比,泉水在轻载着,接下来的两句对家人是安中环境的描写,生活窘迫但家人人就摘花不插话可见他品德高雅末两句写出佳人天寒日暮之时,心中孤独哀怨,勾勒出一副鲜活的画面。。

《佳人·杜甫》原文与赏析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首诗是唐乾元二年(759),杜甫在秦州暂住时写的。唐朝自天宝十四年(755),发生安禄山叛乱至此五年间,战火连绵不绝,剧烈动荡,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国民经济遭到的破坏,广大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痛苦,更是难以名状。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这一时期写了许多深刻反映现实的诗篇。“佳人》亦是其中之一,写的是一个弃妇的遭遇和志节。全诗可分三部分。

部分为起首两句,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绝代有佳人”,这是诗人凝缩《李夫人歌》中“北方有佳人,绝世而”而成的诗句,用在篇首,既点明题目,又示意诗中所写乃一旷代少有的美丽女子,但是,这样一位“绝代佳人”为什么不住在通都大邑的高门夏屋,却寂寂地住在这荒山深谷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从“自云良家子”至“那闻旧人哭”,是佳人自述遭遇。她说:我出身于清白之家,只是因为家道衰落了,才来这里与草木同居。我有担任的兄弟,不幸在天宝末年关中受到安禄山叛军攻击时惨遭。在这动乱的年代,就是当了也保不住自己和同胞骨肉。,又有何用!

尤其痛心的是世态炎凉,衰败招厌,万事多变,迅如风烛。料不到我的丈夫,那个趋炎附势的轻薄小人,看到被害,我家在上没有利用的价值了,就把我遗弃,另娶新妇。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暮合,鸳鸯鸟尚且知道夜不独宿,而我的丈夫却无情无义连草木禽兽也不如!他所看见的只是新人的欢笑,哪里还听得到旧人的悲哭!

在这番话中,有对战乱的痛恨,官高不足保身的激愤,但主要的是对母家失势,见弃于夫婿的悲愤。在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封建中,婚姻关系的实质,不过是利益的结合。美色、高才、深情都不能保证夫妻的白头偕老。描写弃妇的作品,在我国早就有了,它们分析妇女见弃的原因,或言色衰爱弛,或言无子归宁,或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都不及《佳人》中所揭露的深刻。

第三部分,从“在山泉水清”至末尾,写佳人的志节。佳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她又是清醒而坚强的。一误岂可再误,她发誓要象“在山泉水”那样保持清冷纯洁,决不做“出山泉水”,浊流含垢。她吩咐侍婢去变卖自己的珍珠饰物,聊以糊口。回来后,又吩咐她牵过藤萝,遮补茅屋,以蔽风日。甘心于这种清苦的生活,不过地说明她幽居终老的决心。

接着诗人描写了“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这两个细节。山花是美丽的,她能不爱吗?摘下了,却不插发。为什么?世无知己,谁适为容。柏叶是苦涩的,如何可食呢?她一采就是一大把。为什么?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通过这两个细节,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佳人内心世界的高洁与苦痛。

诗人写道:“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勾画了一幅“人倚修竹残阳里”的惨淡图景,显示她纵然志节坚洁,伤心人毕竟别有怀抱。同时满怀深情地为佳人担忧:现在已经天寒日暮,不知道她那薄薄的衣衫能否敌他晚来风急?又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动乱的年代和险恶的世道并未过去,这位精神上受到巨大创伤的空谷佳人,今后能否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横逆,依然令人十分忧虑。

全诗热情赞美的起句,意味深长的结尾,一气直下的人物自诉,含蓄蕴藉的志节表彰,花鸟山泉的贴切比喻,新人笑、旧人哭的鲜明对比,这一切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全诗的艺术魅力。这是细细读完此诗都能认识到的,就不赘述了。

(“侍婢”两句)卖珠补屋,故家暴贫真境,未经过者以为迂。(钟评)(“摘花”四句)清境难堪,然自不恶。(钟评) (钟惺、谭元春《诗归》卷十九)

“自云”二字,直管到“出山泉水浊”,皆代佳人语。“侍婢”以下六句,乃叙述佳人行径,而端庄静一,凄寂无聊光景,宛然在目。大抵佳人事必有所感,而公遂借以写自己情事。有至贵之物在身,而不足以自庇,故云“卖珠”、“补茅屋”,非实事也。(王嗣奭《杜臆》卷三)

偶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全是托事起兴,故题但云《佳人》而已。后人无其事而拟作,与有其事而题必明道其事,皆不足与言乐府者也。“在山”二句,似喻非喻,是乐府妙境。末二语,嫣然有韵,本美其幽闲贞静之意,却无半点道学气。(黄生《杜诗说》)

今按《容斋随笔》,言朱庆余《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一首,通篇不言其人之美,而端庄佳丽,见于言外,非人不足当之。此诗题曰《佳人》,通篇亦不言其人之美,至结二句云: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则端庄佳丽,亦非人不足当之。(施鸿保《读杜诗说》卷七)

绝代佳人什么意思

绝代佳人拼音:

[jué dài jiā rén]

[释义] 绝代:当代;佳人:美人。当代美的女人。

[出处] 唐·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绝代佳人释义:

绝代:当代;佳人:美人。当代美的女人。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绝代佳人_百度汉语

[拼音] [jué dài jiā rén]

[出处] 唐·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什么意思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的意思:有一位绝俗清丽的美人,却地独居在山谷间。这是杜子美将自己比喻为才士落魄在世间的意思。这句话出自《佳人》,《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

佳人 杜甫 〔唐代〕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