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新定调 2019年新高考地区

高考改革会带来哪些变化

——“一考定终身”变为“多元录取”。各地规定,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机制,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俗称的“两为进一步增强高校招生工作对考生群体的适应性,增加招生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考生选择高校和专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司《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高校分省分专业招生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1]9号)文件安排,依据、一参考”。

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实行“新高考”后,高中怎么教?学生如何才能进入心仪的高校?教育整体链条是否能环环相扣?

2019年高考新定调 2019年新高考地区2019年高考新定调 2019年新高考地区


2019年高考新定调 2019年新高考地区


不分文理的“3+3”模式:改革凸显四大变化

自2014年9月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发现,高考计分方式、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科目设置和招生批次成为改革重点。

——不分文理,变为“3+3”模式。广东、辽宁、吉林等大部分省份实行“3+3”的考试模式:前一个“3”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由考生在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外语等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市高考改革确定,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上海、吉林、辽宁等地也规定,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广东省除外语科目实行一年两考外,19年,民族危亡之际,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青年接续奋斗……还将给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

——“本科批次合并”。辽宁、福建、四川、广西等地从去年起陆续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一些省市则提出了合并、第二招生批次:上海市将从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山东省也提出,山东高校录取从明年起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新高考方案执行时间上,上海、浙江两个试验区明年起执行新高考;、海南等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广东、辽宁、吉林、湖南等大部分省份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改革;一些西部省份定于2019年开始执行。

“套餐”变“自助餐”:指挥棒如何带动学习革命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引发普遍关注。一些业界人士认为,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更明显。但与此同时,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

——“走班制”必然带动分层教学。师资配置、课程组织与学校管理均不同程度面临挑战。

记者在上海采访了解到,“走班制”正在成为高中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目前,复旦附中本部已经对部分高一、高二逾两百名学生实行全部课程走班,不设行政班级,其余学生选修课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课表前往对应的教室上课,教室门口也贴出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时段。

记者在各地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录取影响不大,部分中学做的还比较简单。

自由度增加:做好未来发展“选择题”

今年上海共有9所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同时高招将合并一、二本批次,原有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办法发生改变。考生在合并后的10个院校志愿里填报的自由度明显增加,原来“从一本掉到二本”的概念消解了,考生的选择面得以扩大,高分考生更易向上冲击,低分考生也有足够多的选择满足志愿。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对此表示,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充分考量自身特长、兴趣、理想,从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现在学生的困惑是,只知道学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一些教师反映,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长春市实验中学迟学为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优势学科,学校也要有这样的规划和能力。

一些基层学校负责人担心,高考改革开始实行时,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适应能力是个挑战。

针对“走班制”,武汉市一所中学说:“学校教室够不够用?如何配备相应教师,走班之后新的班级如何管理,如何考勤?可能都要和过去完全不同,应提前做好准备。”

针对高校录取参加“综合素质测评”,一位孩子在附中嘉定分校入读的家长赵女士表示:在本身比较繁重的高中课业中,如何更多更好地融入业余爱好、实践、志愿活动等内容,考验着学校、也考验着学生和家长。

2019陕西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1年河北、河南、重庆等十四个省(区、市)进行高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和生源编制方式改革试点。

2019年陕西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了,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解析一下陕西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还不快来看。

2019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高考学历是承认的学历,考研、考、出国留学、评职称都是具有报考资格的。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高考陕西语文作文题目点评 今年的作文材料表面看和去年不同,但是作文议论文写作所需要思维方式、思辨能力和写作规律都没有变。

哲学思辨、理论思辨是对事物认知的基础和支撑,更是议论文行文和构思的基础和支撑。这则材料命题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和行文思辨能力。表面上看9月底发下准考证,真理或正确的认知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全面看,知识、个人修养以及全面的整体的看待事物的认知能力,连同坚持立场、不盲目从众等等,共同构建正确认知的基础。

新高考有哪些模式

11月份网上公布考试成绩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

“1”为“科目”要求从物理、历史2门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科目中确定1门。

“2”为“再选科目”要求从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确定2门。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

3+1+2模式改革进程:

2017年,、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并在2020年迎来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

2018年,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八省市① 19年5月4日,在学生上的演讲稿。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八省市成为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2019年4月23日,八省份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截止2020年11月7日,全国已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其中,上海、浙江、、天津、山东、海南6个省市采用的是“3+3”模式。福建、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采用的是“3+1+2”的模式。

高考是不是改革了

“3+1+2”模式是一种高考模式,总分750分,20种组合。

高考是改革了。

一、政策改革背景:

自从2011年起全日制改为脱产,其学习方式在校学习有固定的上课场所,安排寒暑节日。

二、主要变化

(一)生源编制方式:

阶段:

第二阶段:报名结束后,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将报名情况上报。根据确定的招生规模,各院校再行编制分专业招生数额。

(二)考生志愿填报:

网上报名系统中只公布招生院校专业设置目录,不公布招生数额。考生可根据院校专业目录填报一个志愿和一个参考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一个专业。

报名结束后,各院校招生数在公布考生成绩时一并在山西招生考试网上公布。

一、考试时间:编制各院校在省外生源和省内招生的专业、层次、学习形式、学制、招生范围、外语语种、函授站、授课地点、收费标准等内容,在省内分专业招生数暂不确定并标注为“1”;

2019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为10月26日、27日。

二、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后写给家人的信。含金量:

高考文凭自从30多年前出台,允许各界人士参加全国高考,满足大部分在职人员和中等在校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高考文凭是承认的学历文凭之一。从高考学习本质上讲,高考、自学考试和普通高考一样,都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只是由于本身的学习特征需要,才在学习形式等环节上有所别,进行了一定区分。

三、报考流程:

选择层次(高升专、专升本、高升本)

报名参加考前辅导

8月中下旬开始网上报考(填报学校及志愿等)

9月初正式确认报考

10月第三周周六、周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具体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12月份网上公布录取分数线及录取结果

12月底或1月初领取录取通知书

第二年3月中旬领取教材,课程表正式入学上课

参考资料来源:

是真的。目前算是在试点阶段,目前有些地区已经是这样了,像对年龄的要求考试前一个月要满16周岁,对户籍外省外市的必须有相关证明材料,参加成考的人员必须提供高中或是同等学历的证明。越往后,要求的条件会越多,越严。证书管理和报考只会更加复杂和困难,要参考的那得抓紧啊。

是改革了,截止5月3号报考限制会多一点

新高考是什么?

明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省实行的是“7选3”考试模式,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种考试给浙江省高中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实际作中,由于学生选择不一,部分学校教室、教师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

作为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扩展资料: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技术只供浙江考生选择)六(或七)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1+2”模式:

2019年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综合素质测评”将由雷同到个性。上师大附中严一平介绍,在相关高校已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中,高考成绩不再是的录取标准,而是采用“高考+校测+学业考”方式录取。在全面推进高考改革后,高校正在逐步将综合素质纳入到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科成绩、综合素质和自身的实践和体验经历。始实施。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将采用“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从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