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大建筑属于什么院校管理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矿业大学是什么类型的学校?专业是哪个?

西安矿大属于二级学院(本科)。矿业学院,是指以“矿业”命名的学院、二级学院,属于本科学院、矿业院校、矿业类院校。

关于矿大建筑属于什么院校管理的信息关于矿大建筑属于什么院校管理的信息


关于矿大建筑属于什么院校管理的信息


矿业大学是211高校 ,矿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双”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矿业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世界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高科大学联盟和“”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与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矿业大学,简称矿大,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的直属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前身为1909年创校於河南焦作的焦作路矿学堂,目前由位於徐州的矿业大学校区和的矿业大学()校区两个教育实体组成。

学校自迁至徐州後,有了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矿业大学徐州部各类在校生共计约4万人,图书馆藏书万册。在保持矿业特色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学校共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管理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能源与物理学部、建筑与设计学院、孙越崎学院、冀中能源体育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主义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应用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和学院徐海学院、银川学院。一共设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59个博士点,110个硕士点,12个博士後科研流动站。

1997年,矿业大学 ()成立,发展迅速,现已拥有9个学院,分别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300多人,其中研究生3700多人。

2000年6月,徐州,两地分别获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9月,矿业大学在徐州市泉山区建设的南湖校区一期工程完成,2004级新生以及文法、外文、计算机和理学院的本科生率先入住新校区。

2007年,总占地2858亩的南湖校区全部建设完工,该校本科生全部迁此,原文昌校区用地一部分作为研究生院,一部分划归徐海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与教育学院,一部分出售。

未来规划:矿业大学“决定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行列,矿业工程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能源科技与工程技术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若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

矿业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与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和支撑作用。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9年12月,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所矿业高等学府――矿业学院。在经历了天津-焦作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4月,矿业学院举行成立典礼――焦作工学院的历史宣告结束。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改称矿业学院,成为学院路的“八大学院”之一。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学院路原址设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委批准设立矿业大学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直属管理。其后,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的办学实体。

学校的命运始终与国运的兴衰紧密相联。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矿业大学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作为历史。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煤炭高等教育的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

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文学与法政学院、主义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等22个学院。学校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学院。

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特聘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及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77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347人,副564人;博士生导师303名,硕士生导师812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学团队4个、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创新团队3个。拥有1名科学院院士、15名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担任相关学院的),先后有1人获聘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1人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列入跨世纪、新世纪人才支持,1人获首届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7人享受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11人获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博士后”。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先后为和输送了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教学成果奖,3项教材奖,建成9门课程,拥有1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3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建设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47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江苏省创业教育校,2012年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3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0700余人,留学生18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包括“863”、“973”、科技发展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7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22项;获得科技奖励3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15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工程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2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大学科技园。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11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24家,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的“A类()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学校承担了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炭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协同模式,成立了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一、矿业大学】:

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世界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溯源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

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

1950年,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成立了矿业学院;

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学校;

1953年,学校迁至,改称矿业学院;

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矿业学院校名,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经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经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矿业大学;

1997年,经教委批准,将研究生部改为矿业大学校区;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煤炭工业局管理,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

2000年,划转直属管理,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广播学院;

2009年,举行建校暨煤炭高等教育100庆典,校区更名为矿业大学();

2010年,矿业大学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高校;

2012年,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2015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入围"双"世界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矿业大学作为发起高校参加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立大会;

2019年,矿业大学与徐州市全面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矿业大学与徐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二、矿业大学院系与专业】:

据矿业大学学院显示,矿业大学设有22个学院(部),拥有63个本科专业。学校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学院。

【三、矿业大学专业】:

1、指数:采矿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全国,是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人文素养,具有感和视野、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固体矿床开采特别是煤矿开采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经营与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矿山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矿区开发规划,能在矿山(地下、露天)开采领域从事设计、组织生产和施工、安全监察、科研及矿业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及直读博士生。

2、指数排名第二:矿物加工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创建于1952年,是"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拥有以院士、教学名师为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冶金等行业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毕业生可出国深造。

3、指数排名第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电气信息类的一个宽口径专业,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工、电子、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专业领域主要是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力传动、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等。

毕业生主要面向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教学等工作。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能系统基础、智能控制、过程控制、智能仪表及测试系统、控制电机、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等。

4、指数排名第四:地质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地质科学与地质工程的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适应当代地球科学发展和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下设资源勘查工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三个专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煤炭、石油、地矿、交通、冶金、材料、环境、旅游开发等部门及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5、指数排名第五:安全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监测与检测、安全生产与设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安全工程专业是"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具备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培养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工程院院士、杰青、长江学者奖励特聘等多名在我国安全领域的知名和一批高水平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6、指数排名第六:土木工程;

7、指数排名第七: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8、指数排名第八:会计学;

9、指数排名第九: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

10、指数排名第十:测绘工程;

依次为:金融学、计算机类、经济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煤及煤层气工程、消防工程。。。。。。

详细介绍一下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西安矿大属于二级学院(本科)。矿业学院,是指以“矿业”命名的学院、二级学院,属于本科学院、矿业院校、矿业类院校。

矿业大学是211高校 ,矿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双”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矿业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世界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高科大学联盟和“”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与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矿业大学,简称矿大,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的直属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前身为1909年创校於河南焦作的焦作路矿学堂,目前由位於徐州的矿业大学校区和的矿业大学()校区两个教育实体组成。

学校自迁至徐州後,有了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矿业大学徐州部各类在校生共计约4万人,图书馆藏书万册。在保持矿业特色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学校共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管理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能源与物理学部、建筑与设计学院、孙越崎学院、冀中能源体育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主义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应用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和学院徐海学院、银川学院。一共设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59个博士点,110个硕士点,12个博士後科研流动站。

1997年,矿业大学 ()成立,发展迅速,现已拥有9个学院,分别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300多人,其中研究生3700多人。

2000年6月,徐州,两地分别获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9月,矿业大学在徐州市泉山区建设的南湖校区一期工程完成,2004级新生以及文法、外文、计算机和理学院的本科生率先入住新校区。

2007年,总占地2858亩的南湖校区全部建设完工,该校本科生全部迁此,原文昌校区用地一部分作为研究生院,一部分划归徐海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与教育学院,一部分出售。

未来规划:矿业大学“决定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行列,矿业工程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能源科技与工程技术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若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

矿大是什么大学

西安矿大属于二级学院(本科)。矿业学院,是指以“矿业”命名的学院、二级学院,属于本科学院、矿业院校、矿业类院校。

矿业大学是211高校 ,矿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双”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矿业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世界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高科大学联盟和“”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与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西安矿大是啥学校?

西安矿大属于二级学院(本科)。矿业学院,是指以“矿业”命名的学院、二级学院,属于本科学院、矿业院校、矿业类院校。

矿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西安矿大属于二级学院(本科)。矿业学院,是指以“矿业”命名的学院、二级学院,属于本科学院、矿业院校、矿业类院校。

矿业大学是211高校 ,矿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双”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矿业大学怎样

西安矿大属于二级学院(本科)。矿业学院,是指以“矿业”命名的学院、二级学院,属于本科学院、矿业院校、矿业类院校。

矿业大学是211高校 ,矿业大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与江苏省、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双”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矿业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世界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高科大学联盟和“”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与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矿业大学,简称矿大,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的直属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前身为1909年创校於河南焦作的焦作路矿学堂,目前由位於徐州的矿业大学校区和的矿业大学()校区两个教育实体组成。

学校自迁至徐州後,有了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矿业大学徐州部各类在校生共计约4万人,图书馆藏书万册。在保持矿业特色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学校共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管理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能源与物理学部、建筑与设计学院、孙越崎学院、冀中能源体育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主义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应用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和学院徐海学院、银川学院。一共设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59个博士点,110个硕士点,12个博士後科研流动站。

1997年,矿业大学 ()成立,发展迅速,现已拥有9个学院,分别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300多人,其中研究生3700多人。

2000年6月,徐州,两地分别获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9月,矿业大学在徐州市泉山区建设的南湖校区一期工程完成,2004级新生以及文法、外文、计算机和理学院的本科生率先入住新校区。

2007年,总占地2858亩的南湖校区全部建设完工,该校本科生全部迁此,原文昌校区用地一部分作为研究生院,一部分划归徐海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与教育学院,一部分出售。

未来规划:矿业大学“决定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行列,矿业工程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能源科技与工程技术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若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

矿业大学是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与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和支撑作用。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在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跻身于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9年12月,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1950年3月,又将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并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所矿业高等学府――矿业学院。在经历了天津-焦作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4月,矿业学院举行成立典礼――焦作工学院的历史宣告结束。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大学、唐山、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学校迁至,改称矿业学院,成为学院路的“八大学院”之一。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恢复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学院路原址设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委批准设立矿业大学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直属管理。其后,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广播学院。学校徐州校本部和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的办学实体。

学校的命运始终与国运的兴衰紧密相联。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矿业大学与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作为历史。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煤炭高等教育的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

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化工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电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文学与法政学院、主义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等22个学院。学校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学院。

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特聘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及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77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347人,副564人;博士生导师303名,硕士生导师812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学团队4个、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创新团队3个。拥有1名科学院院士、15名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担任相关学院的),先后有1人获聘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1人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列入跨世纪、新世纪人才支持,1人获首届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7人享受颁发的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11人获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博士后”。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先后为和输送了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教学成果奖,3项教材奖,建成9门课程,拥有1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3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建设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获得347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江苏省创业教育校,2012年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3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0700余人,留学生18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包括“863”、“973”、科技发展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7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22项;获得科技奖励3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15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工程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2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大学科技园。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11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24家,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的“A类()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学校承担了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炭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协同模式,成立了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