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名词解释(老聃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
求语文解答一下
这应该是高中语文题。
老聃名词解释(老聃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
老聃名词解释(老聃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
老聃名词解释(老聃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
第七题应该选择D,墨子不是老聃,老子才是老聃。
第八题的名词解释,我认为应该是选择B,B项中的所说尊称,夫子的意思不是您的尊称,而指的是老师的意思。
D项,“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表述有误。“老子”即老聃,字伯阳:不是“墨子”
D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镨误。古代"跬"指跨一脚
db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第7题,是D。墨子并非老聃,老聃是老子。
第8题,是D。跬步中的跬是一脚的距离。
“老聃”是什么意思啊?
“老聃”即老子,是老子的别名 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
满意请采纳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
博古通今成语故事
博古通今
【汉语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名词解释】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典故来源】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注解】
(1)
南宫敬叔:孔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3)
往:前往拜访。
博古通今
【典故说明】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着孔子曾对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后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5-04-25 黔东南高考2021喜讯 黔东南州2021年高考成
- 2025-04-25 学校里举行拔河比赛作文 学校里举行拔河
- 2025-04-25 2019高考成都分数段_成都2019年高考录取分
- 2025-04-25 为什么选择来我们学校任教 为什么选择来
- 2025-04-25 艺术学校学员评语(艺考班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