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 华裔诺贝尔奖人数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有谁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 华裔诺贝尔奖人数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 华裔诺贝尔奖人数


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 华裔诺贝尔奖人数


诺贝尔奖华裔获得者 华裔诺贝尔奖人数


1、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为历史上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国籍,后加入美国国籍,2017年恢复国籍。

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籍作家。

3、2015年10月5日,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并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及诺贝尔奖的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由瑞典银行于1968年设立的,以表扬在经济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士。

每个奖项都由不同的委员会负责颁发:化学奖、物理学奖和经济学奖经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文学奖经由瑞典学院颁发,生理及医学奖经由卡罗琳学院颁发,经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发。

每名诺贝尔奖得主都会获得奖章、证书和奖金。1901年,首名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150,782瑞典克朗,这笔奖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于7,731,004瑞典克朗。10,000,000瑞典克朗。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1957年与李政道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1976年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1936年生于,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6.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1998年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莫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杭州。2008年与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以上七位科学家都是美国国籍。

此外还有两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2.高行健:1948年生与江西,法国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几个

截止到2018年总共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和屠呦呦。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1936年生于,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

1986年,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5、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科学院外籍院士。

6、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崔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7、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国籍华人,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8、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1961年在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

9、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英国华裔科学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于上海,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曾任中文大学,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科学院外籍院士。

10、莫言,国籍,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屠呦呦,国籍,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凤凰网-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有哪些?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哪些?

截止到2021年总共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和屠呦呦。

1、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员,学家。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大学医学院学系生专业。1955年毕业于医学院。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医研究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勋章获得者。

2、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当代作家。

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春夜雨霏霏》。1985年,因发表中篇《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文学》杂志发表《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

3、高锟

高锟,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中文大学前。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居民身份,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

4、钱永健

钱永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之父”钱学森的堂侄。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5、高行健

高行健,法籍华裔剧作家、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

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1962年毕业于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36种文字。代表作有《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信号》、《车站》等。

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谁?

我国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一共有三人,他们是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这三个人代表着学术研究的水平,是值得我们整个民族骄傲的。但是,我国的获奖人数,相对于整个人口体量来说,还是明显偏低。

杨振宁是三人当中个荣膺此项殊荣的。他祖籍安徽合肥,拥有了无比多的职位和头衔,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是他的杨-米尔斯方程,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非常的遥远,但是在物理学界却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是可以“提升整个物理学的高度”的理论。

因此,有人将其形容为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在所有的华人中,杨振宁也是知名度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有“华人之光”的美誉。2015年,杨振宁宣布放弃美国国籍,加入籍,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同时,他也顺利成为中科院院士,大大提升我国物理学的研究水平。

我国华人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是谁

我国华人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

李政道

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共同获得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

杨振宁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

丁肇中

丁肇中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一种新的次原子粒子,并把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朱棣文

1997年,时年49岁的朱棣文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98年,崔琦与罗伯特·劳夫林及霍斯特·施特默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获奖的。

高锟

高锟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扬他“在光传输于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因此也有“光纤之父”之誉。

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谁?

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9年到的十年内,共派出了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2018年4月7日,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06年至今任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获得“2015中华文化人物”荣誉。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方面建树颇多。“物理成了他的生方式”将物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新思想在科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对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华人的中有谁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和屠呦呦。

1、杨振宁、李政道

杨振宁与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被誉为物理学界“双子星”。

2、丁肇中

丁肇中是华裔美国籍,汉族,祖籍山东日照市涛雒镇。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

是人,但在1974年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在1986年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院外籍院士,科学院创院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57年毕业于培正中学。

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

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

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004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 员,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大学,在医学院学系生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医学院(今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四、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物理学家,现任中文大学讲座、清华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院”院士、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五、

(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省新竹市,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人。

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

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的反应,后来由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共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