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的新概念_数学高考的新概念是哪本书

2015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全卷瞄准三维考核目标,依托于教材素材设计,创新于数学史料加工,顺应于高考改革走向,融数学本质、数学素养和数学从2004年高考分省命题以来,湖南数学卷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知能并重,深化能力立意;突出对创新意识和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充分区别文、理科考生不同的学习要求”。文化于一体,为湖北卷“依纲靠本、知能并重和融史嵌名”的命题特色画上了一个的句号。

数学高考的新概念_数学高考的新概念是哪本书数学高考的新概念_数学高考的新概念是哪本书


数学高考的新概念_数学高考的新概念是哪本书


一、依纲靠本,立足基础,注重数学本质

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检验考生理解数学概念本质的能力。理科第8题和文科第9题,考生既可按双曲线离心率的计算公式和真分数不等式进行推理,也可借助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几何意义破题,其间隐现着双曲线的离心率动态变化的本质特征。文科第17题,考生若能从已知函数结构的几何意蕴切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可快速地确定符合题设条件的参变量的值。理科第6题和文科第7题,理科第9、10题和文科第10题,采用新定义、新概念立意设题,题型新颖别致,能有效地区分考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

二、知能并重,强调交汇,突出数学素养

三、引经据典,融史嵌名,彰显数学文化

“依托数学史料,嵌入数学名题,彰显数学文化”,是湖北卷鲜明的特色。文理科第2题源于名著《数书九章》中的“米谷粒分”,渗入其中的是我国古代数学最朴实的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理科第10题借用高斯函数的素材考查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文理科的立体几何题,以《九章算术》中研究立体几何所用的两个特殊锥体(阳马、鳖臑)为背景,可谓推陈出新,当能令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几年前,我把同事妹妹的高三模考英语试卷给一位美国土生土长的ABC做,且他是加州UCLA的高材生,结果人家ABC没考及格。理科第14题隐含着阿波罗尼斯圆的几何性质。文理科解析几何解答题的背景,源于荷兰数学家舒腾的椭圆作图工具。联系教材的“五点作图法”,等比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以及符号函数、双曲正弦函数和双曲余弦函数、的Carleman不等式等,都出现在试卷中。这些试题与经典名题有关,背景涉及古今中外,可以使考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领略古今中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魅力。

创新题型与传统题型搭配,突出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文科第14题的网络购物问题,理科第13题和文科第15题源自教材的测量计算问题,理科第20题的奶制品生产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不与数学密切相关。

作为收官之作,湖北卷立足基础,突出本质,体现了一个“稳”字;强调综合,关注应用,着眼于一个“变”字;彰显能力,秉承风格,展现了一个“新”字。

高考中能用到的大学知识有什么?

有一定难度。湖北高考数学使用新高考全国一卷,放眼全国都属于较难水平。

洛必达法则,切比雪夫多项式,微分中值三大定理中的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作为数学导数压轴的题目出现,不会用到大学解法,只会以题目出现,了解一下不至于让你无从下手。)泰勒级数 延伸的超越不等式放缩(函数导数解决),柯西不等式,圆锥曲线里的仿射变换。我说的就是导数函数和圆锥曲线的大学知识高中应用。

打个比方,我高中学习椭圆的时候,自学了椭圆的第二定义(班里还没讲),每见到一个题就要试试用第二定义去解,结果用椭圆最简单定义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费了十分钟没找到突破口。知识完全可以解决所有高中时段的问题,单对理综来说,大学的理化生完全和高中不是一个东西,想要参透大学知识去撞高考题等同捞针。数学前几年可能还有洛必达法则的知识,但就我一个今年高考的后辈说,高考出题人也在避免去‘擦边’。高考物理出题是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混杂的,出了样题之后,会叫大学老师用大学方法计算检验,同时排除试题的‘不合理性’。所以,诸如椭圆还圆法,质心系,正则动量等新奇的方对你验算有所帮助,笔答试题不可尝试。

物理的话,知道一点高考考纲外的东西还是很有帮助的。例如2008年江苏高考,有一道磁场题,按照题目给的条件是可以做的,但是如果你知道曲率半径的话可以直接不看题做出来,会简单不少。还有一些天体问题,运用质心的思想解题真的很棒。此外力学还有角动量守恒啊,柯尼希定理啊,折合质量啊,电学的话基尔霍夫定律之类也很有用,可以简化计算并且检验结果。反正我们物理老师跟我们说,列式子还是用高考方法,然后用其它知识来解,会方便不少。

数学:蒙日圆啊等等等等,还有很多我就不列举啦,可以买买兰琦的书看一下,多掌握一些临界知识,高考题都是秒杀的,所以自己要掌握好。

高中知识肯定都能解的,只是有些可能比较麻烦,用大学知识会稍微简单一点,比如洛必达法则,但并不能保证给你满分,也可能有给你一此外,试题命制角度多元化,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每一道试题的命制,都要关注对“三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设计试题时,从教材中引申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符号,要求考生运用所给的新概念或符号作进一步的运算、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 如理科卷第16题新定义一种表示,要求考生运用二进制、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以及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个大学知识,你用高中知识推导出来,一般不会很难理解的,所以,想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学好高中的就足够了。

首先数学这一科,洛必达法则应该比较重要,至少小题可能会节省时间。大题的话,不同省份要求不同,有的省份可以用大学知识解题,有的应该不行,这要具体分析。

其实高考基本没有超纲问题,理科的大题就算有超纲内容也是不能直接用定理的,需要自己证明,或者换新方法,数学的话用的比较多的就是洛必达法则吧,大题里不用,看到了就会扣2—4分的,选择填空很好用的,化学超纲内容基本都会给足够题头解释清楚,物理不会有超纲内容

新概念三是否对高考有用

康德认为数学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以7+5=12为例,7和5之和这个概念包含的只是两个数目合二为一,却想不出二者合起来的数目是什么。必须借助超过这些概念,借助直观的物体,例如5个手指头,一个一个单位地加到7上面去。

我没用,英语也不赖啊,至少应付了高考。

依我看,适合大学吧--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共7个,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至于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我不是指三,而是说这类书。高三时间太紧,各种作业能应付过来并完成的不错就不错了,对吧?你若真的对英语很感兴趣,想为以后做准备可以自学看起来,但不是主线。

高中生!!~

很好很有用的!!~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葛军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有多难

3、新高考Ⅰ卷:

2017年江苏省的高考数学难哭了很多人,很多人都认为又是葛军出的题,那么葛军出的题真的有这么可怕吗?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题到底由多难?下面我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学到3就行了

葛军出题有多难? 2017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历年来被称为“拦路虎”的数学再次成为考生议论的重点。众多江苏考生上网反映本届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很大,有考生甚至哭着离开考场。据,江苏省2003年的数学高考卷被认为是难卷的,当时150分的卷子平均分为68分。而南京市有监考老师看过试卷后认为2013年的数学考题难度已超越了2003年,平均分只有55分左右。这也让不少江苏的考生傻了眼。出题这么难的人正是葛军,他出的江苏高考数学题,直接秒杀江苏52万考生,使江苏上线分数直降50~60分。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题目也是由他出的,满分160分平均分 只有83.5 分 。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有多难? 填空题:一如既往地占据了第1题的位置,不光考察了的运算还考察了的互异性;第2题考察复数运算和模的概念;第3题统计里面的抽样调查,应该没有考生不会;第4题流程图的选择问题;第5题三角的和公式和构造角(和15年第8题类似);第6题体积比问题(和14年第8题类似,都相同);第7题在定义域的背景下考察了几何概型(以前高考卷上都没有过几何概型的考察,17年苏锡常镇二模第6题有所提醒);第8题双曲线渐近线和面积问题(15年12题也考的双曲线渐近线,双曲线和其他曲线的区别就是渐近线);第9题数列考察和与通项的关系(和17年苏锡常镇一调第9题类似,就是一个等一个等比,解题思路完全一样);第10题以应用模型为基础考察不等式(学习10年葛军的14题,同时这是一道陈题,刷题多的同学见过类似的题目);第11题考察函数的奇偶和单调性质(这种题目模拟卷都考察烂了,放在这个位置偏简单);第12题是向量线性运算(17年苏锡常镇一调11题和二调12题都有涉及了边边角角,其用建系方法既是常规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第13题把圆和向量数量积综合在一起(这个我们考前还讲过,在圆的9种生成中涉及,有套路的考生用向量的极化恒等式可以很快把题目转化为轨迹相交问题);第14题函数零点问题,有点难但很容易猜(这题的区分度不大,据说和上海某年高考题类似,其也是8,会不会改编不得而知)。

现在学新概念3对高考还有用吗,已经是很多年的教材了

葛军是谁? 葛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课标高中新概念2。高考水平数学(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曾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葛军被无数考生称为“闻风丧胆”的“数学帝”!

当然有用,语言改变的最快主要是词汇,一些新词不断出现,但对你来说,找一本基本的书,学好了。别的通过阅读就能提高。

学新概念到神马地步才可以在高考中拿高分?

借试题情境体验、感悟和反思数学问题,以突出对通性通法和数学素养的考查。理科第4题在比较正态分布曲线的直观形态中考查数据处理能力。理科第7题和文科第8题的几何概型可用作图方法比较作答,文理科三角函数解答题均以图表形式给出条件,填表画图中可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文科第21题第(Ⅱ)问证明不等式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性质,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文科第17、21、22题,理科第20、21、22题,考查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这些试题把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融会贯通,要求考生在试题所创设的情境中,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处理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途径。

一.学新概念到神马地步才可以在高考中拿高分,把四个人认为不应该以新概念的成绩来判断高考英语成绩。因为所学的侧重点不太一样。册学完相当于什么水平?

如果考研能达到80分证明底子还是相当不错的。考研满分100分,按照比例来说就是相当于高考满分150中的115分左右。

至于托福的分数,很难比较,100分在托福里应该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基本大部分相当于一线大学都可以了,相当于高考满分150中的135分以上的了。

我是高二学生,是否适合学习新概念三,学完新概念三之后大概英语成绩高考时可以达到多少。

大学里嘛2015年高考数学湖北卷,注意谋篇布局与中学教学内容的协调,注重试题表述方式与教材一致,为加点以提醒考生领会题意,加大文理科共用试题和素材的比重,扩展姊妹题构题和类比的方式,加强对函数知识的全面考查,继承了湖北卷一贯的风格。试卷背景新颖,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质量和品味都有所提高,具有优异的选拔功能。。。。时间比较多,你有足够时间看这种书啦!

只能这样和你说,你学新概念会对你的听说读写各方面有所提高,但具体到哪个分数段很难说,因为还取决于你对这本书的吸收程度,我以前高二的时候学的是新概念2,重要的不是学什么说,重要的是你把文章多读,是背下来,这样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加上平时在学校里上的英语课,你会发现你的英语水平有你意想不到的提高。

你直接去当当网或卓越网买新概念的笔记吧,毕竟是经常用到的东西~~~也不贵~~~

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尽自己所能,做的努力,我觉得这样是最实际的。

如何判断数学命题的真?

新概念的小文章如果背一背是很好的,培养语感和增加写作能力。有本练习册介绍某个高考状元就是每天清晨起来读新概念,增加语感的。。当然,她是学有余力。

1+1=2是分析命题。

1、全国甲卷:

分析命题是必然真的,真实性无需由经验来检验,综合命题的真实性需要由经验来检验,检验结果有可能真有可能。

论数学命题是分析还是综合命题康德把一切命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命题,其谓项只是把主项暗含的内容展示出来,是解释性的;一类是综合命题,其谓项给主项增加了新的内容,是扩展性的。

扩展资料:

这样就通过“7+5=12”这个命题扩大了概念,并且是在个概念上加上了一个新的概念,新概念是在个概念中没有想到的,所以数学命题是综合的,但又不需要验证真,所以是先验(先天)综合判断。

高考 背哪本新概念??

而且高考时候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我当年最拿手的语文考砸了,而常常考试不及格的数学反而考得不错。

1 中考

试题设计依纲靠本,定位贴近教材,呈现方式自然,主干知识突出。文理两卷依据教材的素材,经过组合加工、改造整合和拓展延伸的试题占半数以上。理科第13题和文科第15题解三角形的实际背景、文理科立体几何解答题中的几何体、文科第21题中的奇函数与偶函数等,分别源自教材的相关例题习题。这些试题以熟悉的面孔出现,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正常发挥 。

4 大学6级

我看过刘锐诚的高考必备里说 想考本科背2 要想考考重本要加上3

在我高三时老师也让背诵新概念,对于成绩一般的背诵新概念2,对于成绩的背诵新概念3、4因为新概念3、4比2每篇都要多了好多单词和陌生词语,对于你的情况建议你背诵新概念2要达到可以默写的地步……

背第2册就很够了。新概念很有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