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800字)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题目可以取哪些???(只要题目,举点例子,谢谢)

课题1:推力滚子轴承外罩冲压工艺与(某一冲压工序)模具设计 指导教师:刘良瑞 推力滚子轴承外罩的材料:08或10,年产量:6万件. 要求:设计推力滚子轴承外罩的冲压工艺;选某一冲压工序,完成该工序模具的设计计算工作;用AutoCAD绘制冲压工艺卡(绘图比例不作要求,打印在A4图纸上)两张,模具总装图(绘图比例1:1,打印在A3图纸上)一张,凸模,凹模,凸凹模或固定板零件图(绘图比例1:1,打印在A4图纸上)各一张;编写设计说明书(不少于4000字);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 课题2:我国模具制造的发展趋势 指导教师:刘良瑞 要求:进行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图文并茂;论文不少于5000字;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 课题3:冲裁模压力中心计算的快捷方法 指导教师:刘良瑞 要求:查阅中外文献,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探求新的,快捷的计算方法,论据要充分,图文并茂;论文不少于5000字;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 课题4:金属手柄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 指导教师:陈坚 工件名称:手柄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工件如下图所示: 设计要求: 1,对此工件进行成形工艺设计,包括工艺分析及选择方案,工艺计算,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尺寸和选择压力机; 2,编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 3,要求绘制冲模总装配图一张和部分主要零件图(包括落料凸模 ,冲孔凸模,凹模,导料板和卸料部件等零件图)各一张; 4,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 5,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 课题5:金属盖落料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指导教师:陈坚 零件名称:盖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镀锌铁皮 厚度:1mm 设计任务: 1,对此工件进行成形工艺设计,包括工艺分析及选择方案,工艺计算,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尺寸和选择压力机; 2,编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 3,要求绘制冲模总装配图一张和部分主要零件图(包括落料凹模,凸凹模,卸料板和拉深凸模零件图)各一张; 4,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 5,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 课题6:落料凹模的制造 指导教师:郭胜 落料凹模材料Cr12,硬度60—64HRC. 要求:根据落料凹模的图纸和质量技术要求,拟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对所拟定的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及评价,编制加工工艺卡(用AutoCAD绘制,打印在A4图纸上);根据拟定的工艺卡,能正确选用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和工艺参数,完成落料凹模的加工(在加工时,允许采用45钢代替,并可以不热处理.); 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并提供样品. 课题7:转子芯片冲头的制造 指导教师:郭胜 冲头材料DF—2, 60—62HRC(淬火温度800—850℃,油冷,回火温度180—225℃,60—62HRC,用作五金箔片冲压模,各种测规.) 要求:根据转子芯片冲头的图纸和质量技术要求,拟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对所拟定的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及评价,编制加工工艺卡(用AutoCAD绘制,打印在A4图纸上);根据拟定的工艺卡,能正确选用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和工艺参数,完成导正销的加工(在加工时,允许采用45钢代替,并可以不热处理.); 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上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文档并提供样品. 课题8:塑料盖子注塑模设计 指导教师:黄常翼 材料:PP-R 收缩率:1.5% 技术要求:内表面拔模斜度1.5°,一模四件,零件顶部打标"HGZY+学号". 设计内容及要求:来源:

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800字)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800字)


急需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谢谢!

闹钟后盖设计与制造范例

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了能够具体检验这三年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是一个考验。它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手机后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业分析,模具结构设计,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够很好地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件,同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本次综合设计中。在设计中,出了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等技术,使用Off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近年来,模具增长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精密、高寿命的模具在整个模具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模具设计和制造角度来看,模具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加深理论研究

在模具设计中,对工艺原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模具设计已经有经验设计阶段逐渐向理论技术设计各方面发展,使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 高效率、自动化

大量采用各种高效率、自动化的模具结构。高速自动化的成型机械配合以先进的模具,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起了很大的作用。

(3) 大型、超小型及高精度

由于产品应用的扩大,于是出现了各种大型、精密和高寿命的成型模具,为了满足这些要求,研制了各种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能且易加工、热处理变形小、导热性优异的制模材料。

(4) 革新模具制造工艺

在模具制造工艺上,为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减少钳工的工作量,在模具加工工艺上作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异形型腔的加工,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机床,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械加工的比重,而且提高了加工精度。

(5) 标准化

开展标准化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模具的效率,而且改善了质量,降低了成本。

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一些常用3D软件的研究学习,用这些三维CAD软件对手机后盖的制造仿真设计,使我们对模具的设计制造仿真有一定深度的认识,理解模具的设计制造仿真的原理和过程。手机后盖的制造仿真设计作易学易用,但它基本上包括了模具制造仿真设计的全部过程,是模具制造仿真设计的典型,一个手机的美丽外形是由好几部分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设计制造仿真都用到了模具设计制造仿真的全过程,其原理也相似。从制品的测绘、注塑机的选取到分型面的确定、模架结构的确定,每一步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采用有效的方法设计制造出既复杂又美观,精度高,长寿命的成品出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模具制造仿真设计也是如此。因此,研究手机后盖制造仿真技术应用,探讨其模具设计制造的真谛,加快我国机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下列为此次论文参考文献

1、SolidWorks2008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红松等编著;

2、SolidWorks2007中文版曲面造型专家指导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齐月静等编著;

3、SolidWorks2007 精通篇 化学工业出版社 曹岩等主编;

4、SolidEdgeV17中文版模具设计典型实例 邮电出版社 杜志敏 等编著;

5、UG NX 4.0 中文版数控加工专家实例精讲 青年电子出版社 罗和喜编著;

6、UG NX 5.0 模具设计实例精讲 机械工业出版社 展迪优主编;

7、UG NX 5.0 中文版数控加工技术指导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田伟 王建华等编著;

8、UG NX 5.0 中文版基础入门与范例精通 科学出版社 张小勇 温正编著;

9、UG NX 5.0 数控加工基础教程 大学出版社 CAD等级考试中心主编;

10、Pro/ENGINEER模具设计与Mastercam数控加工 邮电出版社 何满才编著;

11、Mastercam X模具数控加工实例精解 化学工业出版社 曹岩, 王芳主编;

12、模具表面处理与表面加工 化学工业出版社 熊惟皓 主编;

13、模具结构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

14、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齐晓杰 主编;

15、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

一、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研究的是:模具设计制造中手机后盖制造仿真。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习3D软件,分析模具设计,手机后盖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简单的电池盖;而另一部分则较为复杂,包含摄像头、外音扩音器的孔等,使用模具设计软件时出现了很多线条,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将它设计的更美观,实用,则是设计的主旨所在。

思路:认真学习3D软件,理解模具设计制造仿真内涵及其原理,分析现有手机后盖的不足,利用最新的3D设计软件和自己的思维,进行更新设计,剔除以往手机设计中的不足,征求用户的需求,为满足用户的设计而进行设计仿真,使改进后的手机更满足用户的心理,为手机的美观、实用提供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

二、完成(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完成(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认真学习3D软件,熟练掌握3D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作和应用,应用3D软件进行更新的设计创作,掌握现在模具设计制造的过程和原理,查阅有关模具设计制造仿真和手机设计制造的资料,按时认真完成老师每次安排的任务,完成模具设计制造中手机后盖制造仿真和该。

解决办法:尽可能利用一切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学习3D软件,并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的资料要全面、准确、及时、有用。然后对各种渠道收集和检索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学习、归纳、整理及研究,以指导模具制造仿真和撰写论文

模具设计与制造怎么写?

你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论

赶快,具体

你可以定做啊,或者让我帮你建模画图

模具设计与制造我会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篇

模具

引言

模具论文

模具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巾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模具工业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并在“十五”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不断进步,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根据发展对模具专业学生的新要求以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圳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对99级模具设计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进行了较大的改节,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模具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是从事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为了明确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江苏、浙江,特别是其周边地区模具企业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和较好的与人协调共事能力,要求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着重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再学习能力,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外语,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开发能力。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把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于:面向各类型企业,培养爱岗敬业,具备机械及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在模具生产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据此把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合理,教学内容优化、实验研究能力强,适应面宽,作为本方向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将模具设计理论、实践与及计算机应用融合为一体。

3计算机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领域

塑料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生产等几个工要方面。它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艺师及熟练作工人协同努力来完成,它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反复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传统的手工设计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正在各方面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制品的设计:基于特征的三维造型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方便的设计平台,而且制品的质量、体积等各种物理参数为后续的模具设计和分析打下了良妤的基础。

(2)结构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对制品的强度、应力等进行分析,改善制品的结构设计。

(3)模具结构设计:根据塑料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模具设计软件会提供相应的设计步骤、参数选择.计算公式以及标准模架等,给出模几结构设计图。

(4)模具开合模运动仿真:运用CAD技术可对模具开模、合模以及制品被推出的全过程进行仿真,从而检查出模具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处,并及时更正,以减少修模时间。

(5)注射过程数值分析:采用CAE方法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与保压过程,其结果对改进模具浇注系统及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检验模具的刚度和强度、制品的翘曲性、模壁的冷却过程等。

(6)数控加工:利用数控编程软件可模拟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同时还可自动生成数控线切割指令、曲面的三轴,五轴数控铣削轨迹等。

目前,上占主流地位的注射模CAD软件有Pro/E、I-DEAS、UGⅡ、SolidWorks等;结构分析软件有MSC、Analysis等;注射过程数值分析软件有MoldFlow等;数控加工软件有MasterCAM、Cimatron等。

4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模具专业的学生要求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它既是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公配合与技术测量、塑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等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应用,又需要学生了解大量的实践经验。

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在下述基本能力上得到培养和锻炼:①塑料制品的设计及成型工艺的选择;②一般塑料制品成型模具的设计能力;③塑料制品的质量分析及工艺改进、塑料模具结构改进设计的能力;④了解模具设计的常用商业软件以及同实际设计的结合,

以往的毕业设计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模具设计这门课的课程设计;老师指定一个塑料产品,有时甚至连产品模型图都交给学生,学生按照谍本上的模具设计步骤一步步做下去,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学校也不可能将学生的设计变成实际产品,因此,设计的合不合理,学生不知道,即使有经验的老师指不出不合理处,学生也没有感性认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踏人,从事实际产品设计,往往会发现无从下手,即使设计出来也是废纸一张,通常都要通过1到2年的时间才能入门。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模具设计论文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1 一、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照《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服务模具设计、制造、各种成型设备的选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由目标岗位定工作范围,由工作范围规范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并考虑专业的拓宽,设计教学过程,编制教学并组织实施。

二、教学内容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设置教学内容,突出了模具加工制造及冲压和注射塑料制件生产,而在模具制造方面又以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作)、作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模具设计方面,以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为培养方向。

三、课程体系

由公共基础必修课、职业基础必修课、职业技术方向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活动教学模块构成。理论教学以“必须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形成基本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在拓宽就业口径的同时,注重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强项。将技能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的始终。

四、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具CAD/CAM等课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达1:1。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工艺等主要专业课程中均安排有专门的实践教学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的教师,使教学内容更接近生产实际。

加强直观性教学。在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采用带有助学课件的高职高专教材,以利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

五、考试模式的改革

在考试模式改革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课程设计、综合训练以设计成果和实际作为主评定成绩。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实习报告、实习鉴定书、毕业设计成果和毕业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除要求完成学校正常教学组织的考试外,还要求学生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工等级考试。

六、改革和配套措施

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方面:

在毕业设计与实习期间除完成课题规定的模具设计和工艺设计任务外,还要将自己设计的模具由自己动手加工出来。以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以上的实施,主要需要足够的实习设备与更多的实习指导教师。从管理体制上要求教学机构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实习设备(这里主要指模具加工设备)。另外,要求教师有较多的小型模具设计资料。

教学与生产结合方面:

利用教学设备,为生产服务,既创造了价值,也节省了实习费用,同时使学生受到了更为直接的技能训练。以上的实施,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较为先进的设备且我们教职工与有较多的联系,同时也取决于我校模具专业的学生能否得到的承认和同行赞赏。而从学校的制度方面主要要有合理的分配制度。

七、教学中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新技术向模具工业的渗透,改变了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理念,引起模具工业的一场革命,CAD/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使模具工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目前该专业开设的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AD/CAM等课程均反映了模具生产的先进技术并能和的急需相吻合。在现代的模具制造中,数控铣床是使用最广泛的设备。学生在数控机床及应用课程及该课程的实习中可学习数控机床的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规定,学生要取得书及数控铣床作中级工等级证书(或模具制造实际作相应的其他中级工等级证书),体现了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八、创新特色

在模具制造方面又以模具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作)、作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模具设计方面,以目前技术发展较快、人才需求较多的塑料模具设计和冷冲压模具设计为培养方向。

九、取得的效果

1.依照《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直接服务模具设计、制造、各种成型设备的选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编制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

2.依照教学大纲实施完成了三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模具设计论文总结2 【摘要】 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中课题的选择、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方面提出看法,并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完成课程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提高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

【】 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复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论文_塑料模具论文

通过对课程塑料模具制造的过程我了解了以下下内容:1、产品设计;2、模具设计(用软件分模,选用模架及标准件并设计滑块);3、工艺安排;4、按工艺顺序进行加工;5、钳工装配(主要配分型面);6、试模。下面主要讲述上面每个过程的重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产品设计

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有:不能随意改变产品的结构(用户特殊要求除外);不能随意改变产品大小(用户特殊要求除外);在交图前应检查各尺寸是否正确及是否注明产品材料。

、模具设计

(一)首先必须要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A、分型面位置确定:分型面应选在塑件的截面处;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塑件,更要注意分型面对外观影响;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加工;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置;便于塑件的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有的塑件需要定模推出的例外);尽量减小塑件在合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便于嵌件的安装;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

B、型腔数量的确定:型腔数量主要是根据塑件的质量、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抽心)、塑件精度、批量大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这些条件互相制约的,在确定设计方案时,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

C、型腔排列方式、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机构的设计、镶件及型芯的设计以及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的位置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比较完善的设计结构。1)中大型塑件或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几个方向分型或抽芯)、且抽芯机构在动模时的小型精密塑件采用单型腔单分型面模具;2)塑件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要求高而采用点浇口时,用单型腔多分型面模具;3)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中小型塑件用多型腔单分型面或多型腔多分型面模具。

(二)塑料模具钢的选用:

A、塑料模具钢的性能要求(1)要求材料有较高的硬度、好的耐磨性,其型面硬度应为30~60HRC,淬硬性>55HRC,有足够的硬化深度,材料中心部位有足够强韧性,以免脆断、塑性变形等。(2)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抗热性,能在150~ C的温度下长期工作,且不氧化、不变形,尺寸稳定性良好。(3)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4)要求材料的焊接性能、锻造工艺性能良好。

B.、塑料模具钢的选用 冷压成型塑料模具多以低碳钢为主,型号可选用20、20Cr、12CrNi3A、40rC或DTI等。切削成型塑料模具,多以调质钢为主,先进行调质处理后再后再加工,型号可选用40、50、3Cr2Mo、4Cr3MoSiV、5CrNiMo、4Gr5MoSiV1或 4Cr5W2SiV1等。磨损强烈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模具选用冷作模具钢制造,如Cr12、9Mn2V、Cr6 WV或7 Cr Mo NiMo等。高级塑料模具可选用超低碳马氏体时效钢,如18Ni()、18Ni(300)或18Ni(350)等。

(三)模架及标浇口设置所要考虑的因素:

A、浇口的设置应达到平衡充模

B、浇口应位于厚壁处

C、浇口应远离薄壁特征

D、浇口的设置应实现同向流动

E、必要时增加浇口以减少充模压力

F、增加浇口以防止过保压

G、所用模具的类型,是2板式还是3板式模具?

H、热流道还是冷流道,或者混合流道

I、所希望的浇口类型,如边缘浇口、潜伏式浇口等

J、由于制件的功能而对浇口位置的限制

没有固定的原则来决定浇口应该或不应该设在制件的什么位置。设计师不同,他所认可的浇口位置可能不同。本节将讨论浇口位置设计的一些原则,与制件充模流动分析相关的人员应对这些原则予以重视。

(四)模架及准件的选用:

在设计模具时,应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随时可在市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造成本极其有利。模架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或刚度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是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

、工艺安排前我们应先对塑料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1)接受设计任务(塑件产品零件工作图,若是实物零件,应绘制成二维工程图),在产品零件工作图上应注明所用塑料的品种、批量大小、尺寸精度与技术条件,产品的功用及工作条件。

(2)对产品图纸或提供的样品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消化,注意检查以下项目。

A、产品尺寸精度及其图纸尺寸的正确性;

B、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C、塑件厚度及其均匀性;

D、塑料种类及其收缩率;

E、塑件表面颜色及表面质量要求。

(3)了解该塑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以及与注射工艺有关的参数。

(4)审核塑件的成型工艺性,讨论壁厚、肋板、圆角、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表面修饰、脱模斜度和嵌件安放的可行性,如果产品结构设计的成型工艺性不佳,可与设计者商榷,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由设计者对产品结构进行修改,以满足注塑成型工艺的需要。

(5)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按工艺顺序进行机加。在模塑公司模具加工中心,加工模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车床加工、铣床加工、磨床加工、CNC加工、放电加工、线切割加工等。

几种模具加工方法的比较:

1)、车床加工

加工精度: 0.02mm

加工特性:适合孔、台阶、槽等一系列成型加工,可加工范围比较广。

2)、铣床加工

加工精度: 0.02mm

加工特性:适合孔、台阶、槽等一系列成型加工。

3)、磨床加工

加工精度: 0.001~ 0.005mm

加工特性:适合圆弧、斜面、槽等精密成型加工

4)、CNC加工

加工精度: 0.01mm

加工特性:适合公母模座、3D模仁及各类电极的粗精加工。

5)、放电加工

加工精度: 0.002~ 0.01mm

加工特性:适合于加工槽类、孔类及复杂成型类工件,可镜面加工。

6)、线切割加工

加工精度: 0.002~ 0.005mm

加工特性:加工精度高、光洁性好、作方便,可加工上下异形工件。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装配主要由钳工来完成

装配技术分为“分离”和“集成”两种类型。集成装配:A、焊接 B、固定 C、粘接 D、嵌入技术 E、90度角卡扣;分离装配包括: A、小于90度角卡扣 B、螺扣装配 C、中心装配 D、压机装配。压件装配:压件装配可以使塑料组件在的成本下进行高强度装配。例如对卡扣装配来说,由于应力松弛,高压装配的拉力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见图3)。设计计算必须把它考虑进去。另外,必须作使用温度周期变化的试验,以保证设计的可行性;螺纹装配:螺纹装配由分离型、组合型螺杆或整体螺杆嵌件的运用组成。材料的挠曲模量给螺件的合理装配提供了指导。 例如, 带螺纹的螺丝的弯曲模量可以达到2800Mpa。如果需要使用公制的螺丝,或者螺纹装配需要多次来完成,这就需要采用金属的细纹嵌件。

、试模前我们应该了解该塑料件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以及与注射工艺有关的相关参数。公司里用的塑料最多就是聚丙烯(PP)、--共聚物(ABS)。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定成型设备。

(1)常用塑料的特性:

(一)聚丙烯(PP)

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于195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中的个。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它一直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热塑性塑料,19年它的世界总产量达到240亿磅。它在热塑性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纤维和长丝、薄膜挤压、注塑加工等方面。

化学和性质

PP是以金属有机有规立构催化剂(Ziegler-Natta型),使丙烯单体在控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合成的。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化学结构,数量也不一样。这三种结构是指等规聚合物、间规聚合物和无规聚合物。在等规聚丙烯(最常见的商品形式)中,甲基原子团都处在聚合物骨架的同一侧,这一结构很容易形成结晶态。等规形式的结晶性赋予它良好的抗溶剂和抗热性能。在前十年期间所用的催化剂技术使非等规异构体的生成达到最少程度,消除了对无价值的无规组分进行分离的必要性,简化了生产步骤。

(二)树脂ABS

三元聚合物ABS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商业化,销量逐年增长,现已成为全球销量的工程热塑性塑料,仅美国的销量就于超过了12亿磅。在大宗商品塑料与高性能工程热塑性塑料之间,ABS占据了独特的“过渡”聚合物的位置。

化学和性质

ABS的多能性来自于它的三个单体结构单元——丙烯睛、和。每个组分都为最终聚合物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有用的性能。丙烯睛主要提供了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提供了初度和冲击强度;组分则为ABS提供了硬度和可加工性。 有三种生产工艺——乳液法、连续本体法或悬浮法,任一种工艺方法所制得的ABS原料中的含量均为50%甚至更高。通常至少两种工艺结合使用,以使最终产物化。ABS树脂属于两相体系:一丙烯睛共聚物(SAN)为连续相,衍生橡胶为弹性体分散相。

实际上还有少量和丙烯睛在橡胶上发生共聚合反应(接枝),本来不相容的硬SAN和橡胶相容起来。因此,人们可把ABS看作是个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聚合物合金之一。

(三)--丙烯睛(简称ASA)

ASA聚合物是无定形材料,可以采用挤塑和注塑加工制成对气候影响有极好抵抗力的产品。三元共聚物ASA的机械性能通常类似于ABS树脂,不同的是ASA的性能受室外气候的影响要比ABS树脂小得多。

化学和性能

三元共聚物ASA可以用拥有专利权的专利反应工艺,或接枝工艺来生产。在反应法中,ASA是通过在和丙烯睛(SAN)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接技一种酯弹性体而制得,弹性体细粉末均匀地分散入并接校在SAN分子链上。

ASA杰出的耐候性来自于酯弹性体。对许多塑料而言,在日光辐射特别是在光谱的紫外线一端辐射与大气中氧气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脆化和变黄。ASA部件发生这种变化所需的时间比其它塑料长得多。

(2)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运用塑料模具设计、机械制图、公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塑料模具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使我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基本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绘图和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全面的基本枝能训练,为毕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