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名叫什么?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由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的习作,也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凡按事先规定、限定的诗题作诗,照例要在诗题前加“赋得”二字。此诗指定的题目是“古原草”,所以冠以“赋得”,“送别”是此诗的副题,《古原草送别》即所拟诗题。

诗歌赏析

这首诗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诗人通过描绘古老原野上的芳草,抒发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用它的烧之不尽、逢春即发,暗喻离情斩不断、烧不绝。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使人感到那离情就象遮掩古道、连接荒城的野草那样,清香弥漫,无处不在,萋萋满目,排遣不开。全诗前呼后应,把“古原”、“草”和“送别”融成一体,意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用朴实有力的语言,工致天然的对仗,热情地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咏物中言志,蕴寓着深刻哲理,历来为人传诵。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哪首诗的句子。全文是什么?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 ] 白居易

原文 译文对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1.赋得:借古人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4.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这两句诗是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