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干嘛的 下元节有什么讲究
2021年下元节是哪天?当天需要做什么?
2021年下元节是哪天?
下元节干嘛的 下元节有什么讲究
下元节干嘛的 下元节有什么讲究
下元节干嘛的 下元节有什么讲究
2021年下元节是在农历十月十五,阳历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辛丑年 【牛年】己亥月 辛未日。
下元节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是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和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齐名。下元节主要也是祭祀祖先,祈福解厄,其来历和有关。
下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十月份是丰收的日子,古时候人们会用新丰收的 糯米 谷子磨成粉末,然后做成小团子,蒸熟以后放在门口斋天。而这里祭拜的天官,指的是中的三官,人们期望通过这个方式,让三官来庇佑一切平安,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也许是因为这项活动需要全家人进行,因此也被后人看做是团圆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个起始于的节日,慢慢演变为人们团聚在一起祭拜祖先的日子,一直流传到现在。不过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中元节时祭拜祖先,下元节很少有人再过。
下元节当天不能做的事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当天要做什么? 1、祭拜祖先活动。根据当地习俗进行。
2、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朋友们可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朋友们也可适当参加。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干什么吃什么 中元节几月几日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又称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每年七月十五纪念古代先贤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门就会打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魂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拜祭,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干什么
祭祖
祭祖,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动一般在旧历七月底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区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祖先灵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的超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放河灯
河灯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和其他孤魂野。农历七月俗称“月”,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元节的,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万别触犯。
中元普渡
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所以普遍进行祭祀的活动。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节”,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门把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一天,重关门,群又得返回阴间。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中元节吃什么
中元节吃花馍、吃鸭、吃粗茶淡饭、吃濑粉等。中元节这天,广东人有吃濑粉的习俗,中元节吃濑粉寓意长长,多福多寿。中元节,是名称,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几月几日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节、七月半。称为盂兰盆节,汉族祭祀先人的日子。中元节又名施孤、节、盂兰盆节、斋孤、地官节、七月半、祭祖节、七月半祭祖节等。
下元节干什么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下元节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元宵节古代是干什么的
农历
正月十五日
,是
我国
传统节日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
元月
,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个
月圆之夜
,所以称
正月十五
为元宵节。又称为
小正月
、元夕
或灯节
,是
春节
之后的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
由来
,《
岁时
杂记
》记载说,这是因循
的陈规。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
中元节
,十月
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的重要
派别
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
天官
、地官
、水官
,说
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
中元
地官
七月十五日
生,下元水官
十月十五日
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
吴自牧
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
时间点
上,
人们
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麻烦采纳,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5-04-18 士官学校招生条件(杭州士官学校招生条件
- 2025-04-18 牛的养殖成本和利润(牛的养殖成本和利润
- 2025-04-18 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系统入口(安徽医科大
- 2025-04-18 2020年年计算机二级报名时间 2020计算机二
- 2025-04-18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招生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