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高考改革的文章 新高考改革语文的重要性
关于近期的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据了解,《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这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语文与高考改革的文章 新高考改革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与高考改革的文章 新高考改革语文的重要性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成绩为准;
已经公布,但是具体实施新课标改革是以解放和发展思想为核心,着眼于未来、服务于现实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新课标强调“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评价,推崇创新、实践和合作的教育模式。需要时间。我们省现行的就是第二种方案。我认为文理不分科是错误的,这样做学生负担重,老师压力大,门也不乐意。
应该先有试点,后有推广。
高考作文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
分、化学6月7日上午9点,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拉开,940万学子奔赴考场,举国瞩目。
4、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素质。不问“考得怎么样?”一位老师对迎面而来的考生招手,很贴心地说:“加油!”“快回去好好休息!”
“题型二选一,我选了个《说纽带》。难度我觉得还好,应该不会跑题,自由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不过貌似也不容易写好。”考生吴霖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恢复高考40年来,改革步伐从未停止。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哪些变化?高考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
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开放式作文创新 把选择权还给考生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高考这样的超大规模选拔型考试,写作题目必须清晰。今年全国共10道写作题目,其中9个题目都回归到清晰地给标题或给话题写作的题型。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界对写作规律认识的大幅度提升。”他表示,2015年以来,高考作文题目逐渐摆脱了“给材料写作”的模糊状态,重要的特点是,给了学生话题或者材料之后,又告诉学生明确的写作要求,这样就不会跑题。
所谓“文章千古事”。历年高考作文试题,都会成为全国整个夏季纳凉饮茶时的谈资。同样,今年语文高考刚结束,全国卷和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迅速在网络传开,在朋友圈刷屏。微博上有一项网友投票是“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哪道作文题”。结果,山东卷得票最多,其次是全国卷Ⅰ。但是遭网友讨论和吐槽最多的也恰恰是这两道题。
“讨论和吐槽都很正常,这是全关注高考的一个出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熊丙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毕竟,在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写作能力难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因此,作文就成为占分最多、用时最长、最能拉开分数距的关键性考题。同时,它还是衡量和考察中学教学内容改革和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要全民这样关注和讨论数学、英语就很难。这是好事情,但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分析高考作文。”熊丙奇认为,今年高考作文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出题思路,目的就在于“要给学生思辨与表达的空间”,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评价一个作文题,就要看它是否给了考生这样的机会”。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潘涌指出,由“全命题作文”向开放性“话题作文”的转变,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型上的重要转变,“对学生思想存在软性束缚的‘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正在逐年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趋向思维多元、文体自主、自行拟题的‘话题作文’”。
而“话题作文”本身也越来越向着开放式、多选型材料作文过渡,有人称之为“新材料作文”,区别于传统封闭式材料作文。正如熊丙奇所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就是扩大了学生的选择空间,比如全国卷Ⅰ、卷Ⅱ、卷Ⅲ和卷都让考生在多个话题材料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发挥。”为此,他认为,“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应该进一步拓展和延续下去。”
追求思辨与表达空间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体
事实上,纵观四十年高考作文命题,大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与时代特征有着某种隐喻式的内在联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作文不仅是对学生接受语文训练的快速检验,更是见证时代与思想演变的“浓缩文本”。
生于1946年的王老先生,参加1977年的高考时已经31岁,被搁浅的青春仿佛被恢复的高考制度瞬间点燃。那一年高考是分省考试,卷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当时写这个题目的作文时挺激动的,我记得我在结尾处连着用了好几个排比句,喊了好几个口号,都是用的感叹号。”王老先生向科技日报记者回忆道。
不仅如此,在高考恢复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高考作文的出题和立意都围绕着和时事热点,如1978年的《速度问题是问题》、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7年《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的《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
在潘涌看来,这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新思维的诞生而出现的高考作文“新常态”,“凸显出转型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形态上的鲜明蜕变”。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逐步向着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语文教学本质回归,同样是当下多元发展的一个综合表现。
更进一步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大蜕变及其教学改革,对一线教师的自身素养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包括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而进行高度同质化教学的一线教师,无法避开‘后命题时代’高考作文创新所带来的拷问。这就决定了教师职能必须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策略。”潘涌表示。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实现更高层面的教育公平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老对个性化、选择性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决定着高考的功能、体制、模式要有深刻变化。”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回顾四十年,1978年到1984年期间的高考作文都是全国统一命题,上海于1985年便开启了自主命题的先河,打破了命题高度集中的局面。三十年后,上海又成为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大地区之一。
2014年9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上海、浙江为两大试点省市。当月,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至此,酝酿已久的招生考试改革总体方案终于落地。
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已于7日参加了高考首场考试。因此,2017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在王烽看来,首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上海和浙江两地,与其多年来在教育体制改革领域做出的积极探索以及形成的改革基础有很大关系。
《意见》中强调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等改革蓝图,将以试点地区为起始,以点带面在未来几年内快速推进和实现,目的是通过更多元的评价,实现更高层面上的教育公平。
高考改革具体什么内容?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初步构建起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机制。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2017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2016年,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英语满分100分。
2014
年高考改革具体内容
1、科目设置:
3+
文综(或理综)
。“3”
指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外语;文
综指、历史、地理,理综指物理、化学、生物。各科考试内容为必修
明为准)
2、科目组合: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
(含外语类,下同
)专业科目组合。文科类专业
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
(文科
)、外语;指定选考科目思想、历史、地
理理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数学
(理科
理、化学、生物
体育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
(理科
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
生物专业选考科目为体育术科。
必考
科目为语文、数学
(文科
)、外语,指定选考科目思想、历史、地理
专业选考科目为音
乐术科或美术术科。
外语类专业及对外语有特殊要求的专业需加考口语,
口语分
A、
B、
C、
D四个等级呈现。
3、成绩处理:各科以原始分呈现,语数外卷面满分各
150
分,文综(理
300
750
分。其中理综分值构成为物理
100
分、生物
90
分。文综目前有两种方案在讨论:一为
分、历史
100
分、地理
90
分;
二为各科
100
分。
在这里不好全面的说清楚 你可以去有关网站查找相关内容的
关于近期的高考改革
据了解,《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这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 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 提高到200分;,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2018、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选择性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内容。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成绩为准;
已经公布,但是具体实施需要时间。我们省现行的就是第二种方案。我认为文理不分科是错误的,这样做学生负担重,老师压力大,门也不乐意。
应该先有试点,后有推广。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
综)卷面满分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如下: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1、教育是民生,高考是、家长敏感点,事关大局稳定。我们教育人要拥护新高考重大决策,理解新高考本质内涵,向家长及时、准确、科学宣传、解疑新高考精神,同时还要从中小学基础性角度出发,与政策同行,提前布局谋划求变,有序、务实、科学、创新的应对新高考。
2、新高考命题重视应用性、创新性立意,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要从小潜意识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灵活、专注、合作、、思考的创新人格;多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小创意、小制作等五小科技活动;增设创客课程,同时在教中学、做中学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
新高考改革:
1、选课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全面实施“3+3”选课模式,即三门文科必修课+三门文科选修课或三门理科必修课+三门理科选修课。
2、高考科目变化:将高考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理科综合两门选考科目,其中文科综合包括、历史、地理三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5、普通本科招生改革:实行多元化、分类别的招生模式,根据考生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改革类、专科类等不同类别。
2011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及内容
2、2016年,英语将正式推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成绩为准;2010年高考划上了的句号,新一轮的高考备战已经打响,2011年高考试题命题趋势也成了新高三生及其家长关心的重点?根据有关专家今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情况,2010年高考,各学科所以,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如记忆可以移植》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自此话题作文登上高考舞台。这一命题转折让那些会读书、爱思考、悟性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在当时看来,这一题目除了文体不局限外,内容的开放程度也令众人称赞:审题扣题的压力减小了,而对考生的思想认识、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的考查力度却大大提高。之间的难度会有所调整,包括考试范围与考试要求都要做微调,目的是使课程教学满足新课标需求,至于微调的细节问题将公布在考试说明中。不过,可以让各位新高三的孩子和家长放心的是,和今年的高考试题,2011年高考试题的难度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2011年高考试题将继续体现大纲卷向课改卷的平稳过渡,相信在2011年高考试题的策划和设计上同样不会有较大的变化。
山东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学科有哪些新变化?
110关于山东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坚持的基本原则+选修(以考试说如下
1.目标导向性原则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是语文教学的定向环节,从方向、任务、内容上决定教师的教学;它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指明方向,使语文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它为语文教学评价提供导向作用。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其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明确性。
2.主体教育原则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是一种主体性关系。
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充分培养学生酌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积极学习的情感,能够自觉、刻苦、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酌能力,在学习上进行自我管理,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而不做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教师要有构建课程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教学声音,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人唱主角,要走出话语霸权,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三中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的教学原则,把语文学习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上,还应该走向广阔的生活,充分利用的语文教育功能和资源,利用一切有利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要注意把科技信息技术融人教学,加强学科之间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文道统一知情并重的原则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语文教学更是首担其职。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始终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
人的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促使其提高审美能力,提升道德境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高。
5.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的原则
语言和思维是外壳和内核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相关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高中语文教学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文训练之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无论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因为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
什么时候广东高考改革实行3+1+2模式?
)、外语;指定选考科目为物广东高考改革3+1+2什么时候实行:从2018年开始实行,
也就是从2018年9月高一 新生 入学时开始实行,2021年已经进行了首届新高考,采取3+1+2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另外从历史或物理中选择1门科目、从其他科目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进行 考试 ,总分为750分。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 成长 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合理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筹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的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全面发展的考试、综合考核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实现学生成长、选才和公平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特色事业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主要任务
(一)完)、外语,指定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考试类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 毕业 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是高职院校春季招收高中 毕业生 (以下称春季高考)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夏季统一考试(以下称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2.考试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覆盖规定的所有 学习 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艺术 (或音乐、美术)、 体育 与健康等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
3.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合格性考试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性考试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用什么卷
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采用的是新课艺术类专业的考试科目组合:标全国卷。
国统一高考试卷(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是由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试卷特征:
考查内容与新课程匹配,根据新课程的特征,分必考与选考题,命题以3、高考评价方式变化:采取综合评价方式进行高考评价,单科成绩不再是的录取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课本教材为依托,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拓展知识:
1、新课标实施背景
新课标实施是应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必要举措,具有推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素质的重大意义。新课标从2017年开始全面推行,目的在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更加科学、健康、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2、新课标改革
3、新课标全国卷的特点
新课标全国卷是新课标实施后推出的高考考试卷别之一,与省份命题卷共同组成高考考试内容。新课标全国卷的特点是注重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分析能力,题目难度适中,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
综上所述,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采用的是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实施背景是推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素质;新课标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教育。
新课标全国卷的特点是注重思维和综合能力的考察,题目内容具有现实关联性,难度适中。这些特点在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考改革意见感想200字
高考改革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含音乐和美术,下同,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贤言碎语:改革的思考和方向非常正确,但还不够。2014年可能不会怎么调整吧。“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没具体时间表,看起来暂时还是取消不了。志愿改革应该与时俱进。)
新高考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如何提高
语文基础
高考语文改革后,语文的难度肯定会大大增加,所以光靠刷题、投机取巧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的人肯定是有一定基础的,毕竟语文的学习是个长久战,从小时候牙牙学语开始,就开始了语文的学习。所以如果你的小孩年龄还小,一定要培养一些学习语文方面的好习惯,比如养成看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再比如多练字。总之一定要要有一定的语文基本功。
刷题
如果说你的语文基础不太好,而且你现在已经是高中生,没时间再去从基础入手,那么你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刷题。从高考语文卷子开始。首先分析一下,全国卷的语文试卷一般包括阅读、作文、古诗句填写、成语、错句、语文应用等题。
1、系统梳理语言运用和文阅读和作文是高考语文的两块。阅读又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等部分,做现代文阅读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套路的,体型万变不离其宗,你要做的就是总结,总结基本体型的答题模式,比如阅读一般会问背景、人物特点、启发等问题,当然这也不需要你总结,因为很多资料书上都有;文言文阅读需要一定的积累,几十个虚词、一百多个实词,这些都是要背下来的,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背的滚瓜烂熟;诗歌鉴赏也有一定的套路,答题模板需要背下来,还有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所代表的意思,也要掌握。言文基础知识,利用零散时间,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集中阅读现代文10篇左右经典文章,把握其文体特征、基本思路和命题倾向,并对经典题型认真训练,比较自己的和标准,找出距,研究分析,找出规律,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3、集中研读涵盖自我、、自然育英学校考点大门口,守候多时的老师和家长们翘首以盼。11时30分,首场语文考试结束。考生们鱼贯而出,考场外瞬间人声鼎沸。等方面的10至15个经典的作文素材,重点积累15句相应的名言警句,回顾自己中学以来的心路历程,整理高中以来自己最为关注并形成个人一定见解的问题、现象、理念等,研读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写几篇最能体现自己特点和水平的限时作文,从而提升高考作文的应考能力和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4-11-10 徐州医学类型学校有哪些_徐州的医学院叫
- 2024-11-10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中学如何 成都双语实验
- 2024-11-10 神奇的小精灵来到学校作文_小精灵来到我
- 2024-11-10 女生适合考的十个证书(女生适合考的十个
- 2024-11-10 奉节的学校有哪些 奉节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