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翻译简短

《曹刿论战》与资治通鉴阅读

扩展资料: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翻译简短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翻译简短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翻译简短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翻译简短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 曹刿论战原文注音翻译简短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 ) 涉猎(shè ) 孰(shú ) 遂( suì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如

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谁的文言文怎么说

释义:

1. 古文 “谁”怎么说 孰

孰拼音:shú,注音:ㄕㄨˊ,部首:子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

五笔:YBVY,仓颉:YDKNI,郑码:SJQS,四角:05417

结构:左右,电码:1328,区位:4275,统:5B70

笔顺:丶一丨フ一フ丨一ノフ丶

1、谁,哪个:孰是孰非。

2、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3、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孰与。孰若。孰2、孰谏[shú jiàn]何。

4、古同“熟”,程度深。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顺孰[shùn shú]

谨慎精审。顺,通“慎”。

尽力规劝。

3、孰视[shú shì]

注目细看。

4、馈孰[kuì shú]

献熟食。祭祀的一种仪式。

5、申孰[shēn shú]

反复熟思。

2. "他们" 古文怎么说

"他们" 在古文中常用“彼”“其”“之”“渠”等字,表示第三人称,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第三人称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他(她、它)”;表示复数时,译为“他们(她们、它们)”;用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举例如:

1、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

白话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2、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白话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3、先秦刘向《触龙说赵太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白话译文: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古文中的其他人称代词:

1、人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我”;表示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我的”“我们的”。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判断。

2、第二人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二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你”,表示复数时译为“你们”;用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你的”、“你们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