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的是什么意思 国事与国是哪个正确

国是和国事各是什么意思 国是和国事各是啥意思

1、国是,指的重大政策。“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西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二》。“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

国事的是什么意思 国事与国是哪个正确国事的是什么意思 国事与国是哪个正确


国事的是什么意思 国事与国是哪个正确


2、国事:指的(重大问题),泛指一切跟有关的具体事情,尤指与有关的事。

今天的《联播》中的“代表委员议国是”,其中“国是”是什么意思?还是字写别了,应为“国事”呢?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所议之大事。在我国,是行使权力的机构,代表到参加全国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疏上,夺俸一年。呜呼!国是所归,往往如此矣。” (4)语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国事”和“国是”是一回事吗?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事”与“国是”都有词条,但前者专指“大事”,是比较具体的指称,而后者仅做书面用语,意为“大计”,是比较宽泛、广义的指称。因此“共商国是”一词中的“是”是不能用“事”来代替的。

“国是”是传统汉语中专指大计、政策方针的专用词汇,是正规的书面用语,语境庄重、严肃,例如,“愿相国与诸大夫关定国是也。” ——《后汉书.桓谭传》;“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 ——《老残游记》,而“共商国是”这样的词汇则是固定的,不能写成“共商国事”。

“国事”指事务,也可泛指一切跟有关的具体事情,如:“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红楼梦》。

从字面意思上看,“国是”的“是”字,其含义从一般意义上引申而来,有“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层意思,而“国事”的“事”字则仅指客观具体的事情。从语境上理解,“国是”为政策方针等重大的决策,而“国事”则是比较具体的事务,由此“国是”与“国事”孰重孰轻是非常明显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