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了一幅举世闻名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于北宋末年,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节的盛大景象。

《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部分:西郊、都城和汴河。第一部分描绘了西郊郊外郊游踏青的场景,各种商贩、游人、牛车绵延不绝。第二部分表现了都城的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如织,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第三部分描绘了汴河上船只往来繁忙,两岸桥梁众多,建筑气派雄伟。

张择端在创作《清明上河图》时,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和多视点构图的手法,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画中人物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神态生动。画面中共有814人、马匹60多匹、船只28艘、楼台房舍近100座,各种商铺、戏台、庙宇等建筑也一目了然。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杰出的艺术作品,也是研究北宋社会风貌的重要历史资料。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布局、风土人情、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繁荣。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窥见北宋时期中国城市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