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献中的南海称呼
汉代是我国古代海洋开发和探索的一个重要时期,文献中对南海的记载也较为丰富。不同于后世的称呼,汉代文献一般将我国的南海称为"外洋"。
汉代文献中的南海称呼
"外洋"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了汉朝使者杨雄出使西南夷时的所见所闻。文中提到:"外洋无极,南与诸蛮接。"这说明"外洋"指的并非一个海域,而是泛指汉朝国界之外的广大海洋。
到了东汉时期,"外洋"一词的使用更加明确。在《汉书·地理志》中,明确记载了"外洋"的范围:"外洋,在九洲之外,南至诸蛮,北至匈奴,东至扶桑,西至身毒。"可见,"外洋"指的正是汉代中国所认知的广大太平洋区域。
汉代文献中使用"外洋"来称呼南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地理观念 محدود:汉代人的地理观念有限,认为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四面环海。"外洋"指的正是远在九洲之外的未知海域。
交通不便:汉代的海上交通还不发达,横渡南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汉代人来说,南海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海域,将其称为"外洋"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化差异:汉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有限,对南海诸国的了解也比较少。因此,将南海称为"外洋",反映了汉代人对南海的陌生感和缺乏认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便看看
- 2024-11-10 盛情邀请函:见证非凡
- 2024-11-10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事大厅:便捷、
- 2024-11-10 挥别青春,追逐梦想——简短励志学生毕
- 2024-11-10 职涯受限:色弱者的专业选择
- 2024-11-10 学习通学生登录平台,开启便捷学习新篇